1194年(绍熙五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铅山瓢泉,并动工兴建瓢泉庄园。两年后的夏天,带湖庄园(稼轩)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隐居瓢泉期间,他并未被击倒服输,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期间,为了抒发心中的激愤,还写下了一首骂天骂地骂古今的绝妙好词——《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该词的上片直斥官场为臭腐之地,说自己退隐闲居,饮酒歌舞,与云烟为伴之后才感受到轻松愉快,透露出归隐林下的自欣自庆;下片由寻菊起兴,赞美菊花凌寒怒放的品格,既是对不屈于权贵的抗金志士的赞颂,也是作者的自许自况。
官场太腐臭,离开别怅惘,人间自有美酒香。住进这云烟缭绕的好地方,歌舞吟咏心舒畅。
唤老伴一同赏秋光,遍寻菊花却不见,因何避重阳?为待西风严霜,始得烂漫怒放菊花黄!
这首词写得通俗晓畅,无一生僻语,却道尽诗人心中的甘苦,只一句“掩鼻人间臭腐场”,看似心灰意冷的出世之举,却将古今官场骂了痛快淋漓。这样的写法,在辛弃疾的词中是少有的。胸怀中燃烧着炎炎的烈火轰雷,表面上却必须装扮成一个淡泊冷静、不关心时事和世局,这是得要多大的定力才可成全的特殊人生啊!
4/不忘旧国
辛弃疾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现存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辛弃疾的词,大多借景抒情、咏物言志。比如他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就是“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佳作之一: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那一天,词人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他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愁绪满怀的小词。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系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北宋故都汴京。其意为北望汴京,心可触碰,身难抵达,抒发的是故国难收的悲愤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