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众安保险成立,实控人是欧亚平,腾讯、平安、阿里、携程参股,注册资本10亿。
2015年,完成A轮融资57.75亿,机构投资人包括摩根士丹利、鼎辉、赛富。
2017年,完成港股IPO,成为“互联网保险第一股”,募集115亿港币(约100亿人民币),基石投资人包括软银。
时间来到2021年初,上市三年,连亏三年,即将交出TA的第四份年报的“众安在线”,可还安好?
众安的“三级火箭”:一个一个失速?
自上市招股书披露以来,众安一直讲五大生态:生活消费、航旅、消费金融、汽车、健康。每年的年报披露中,顺序会不一样,但其业务及数据的连续性值得肯定。
先看五大业务板块,保费收入的结构:
第一,每个阶段都有一级“火箭”,有速度、但没耐力,无法成为长期增长支柱。
第二,每一级“火箭”都是背靠股东,既说明欧老板有眼光,也说明股东业务的短板很明显。
第三,唯一缺乏股东资源的健康险业务,可能成为公司未来最大的增长点。
众安的第一级火箭:生活消费(电商退货)
2014年开始,淘宝系电商生态中长出的退货运费险在业界获得广泛认可,其成功故事(互联网精神和传统精算从打架到融合)也广为流传,并掀起了互联网保险的热潮。其最大亮点:一是证明互联网生态的保险业务想象,二是证明大数据对传统保险定价的颠覆,三是证明先进的系统才能满足互联网的海量和高并发。
但从2015年到2018年,生活消费生态业务的保费收入,一直保持在16亿左右,其中退货运费险约为11亿。
到了2019年,阿里又开始助攻,当年规模达到30亿,预计2020年的规模也在30亿左右。而其余的生活消费生态,一直“稳健”保持在5-6亿。
当初的招股书里写道:“中国的电子商务及零售相关保险市场完全是保险科技公司的潜在市场,根据Oliver Wyman报告,该市场额规模于2016年达到人民币53亿元,预期于2021年将增至569亿元,即复合增长率为60.8%。”如此假设的依据在于电商业务和收入的高速增长。
2015-2020年,阿里的收入增长约7倍,虽然没有十倍但也足够好,以此推测电商类相关保险业务,并没有错,错在投资者把电商的增长当成了众安这块业务的增长。
生活消费生态的赔付率和渠道费率,合计保持在94%左右,这还没算上可能的中后台支持费用。这块“冲规模”的业务,说白了,就是阿里想给谁就给谁,在很大程度上,是阿里与广大中大财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和换取潜在利益的工具(比如找他们用阿里云服务、合作个新产品、提高点其他产品手续费等等)。
众安的第二级火箭:航旅生态(航空延误和航空意外)
2016年开始,小股东携程开始输出,当年合作的航旅生态保费规模就从3亿到了10亿,在2017-2019年保持在14亿左右,没有再上一个台阶了。而因为2020年初疫情的影响,航旅生态直接被锤,受到巨大影响,何时恢复以及恢复的速度,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