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网红产品:作为第一款百万医疗,“尊享系列”已获得广泛的市场和客户认可,无论是线上广告还是代理人i云保推广。
第二,迭代服务:1)U享健康服务,包括智能体脂秤、智能手环、在线问诊、送药上门、癌症筛查折扣券、基因测序折扣券、洗牙折扣券等。2)众安互联网医院服务,包括在线问诊、送药上门等。3)其他服务,包括医疗费垫付、重疾绿通、术后护理、心理倾诉等。每年增加的服务权益,让用户粘性变强,提升保险产品的获得感。
第三,可控渠道:尊享系列保费中,来自于自有平台(众安app、小程序等)的占比从2018年的8%,到2019年的24%,到2020年上半年的34%,再加上i云保和支付宝的首推,渠道的可控性强。
在业务数据上,就表现为每年10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其盈利的可行性来源于:
第一,只做个险:主动调整结构,放弃团险,意味着放弃了容易快速上规模的渠道,但带来的好处是赔付率的降低。
第二,智能理赔:在OCR识别的单据识别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与1100多家医院(覆盖28个省)和11个省市的医保中心/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直连,有效验证理赔数据,防止欺诈。
第三,运动数据:和小米、乐动力合作的步步保,获得了约3300万用户的运动数据授权,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而训练出的模型,对客户筛选和优化定价建立牢靠基础。
在赔付数据上,就表现为:2020年上半年,健康生态整体赔付率改善至45.1%,同比下降15.2个百分点。
健康险业务,很有可能在2021年就达到百亿规模,并且随着反欺诈能力的加强和品牌溢价的提升,盈利能力值得期待。
众安的第三根支柱:还有啥?
财险业务方面,围绕个人客户的险种,宠物险和房屋险是唯二可期待爆发的险种。
科技业务方面,众安科技当初借鉴易保产品,重新开发的核心系统产品,想再输出给国内外财险公司。国内,目前以单独卖模块为主,如横琴的数字化运营模块、恒大的智能营销模块等。国外,主要客户是软银介绍的Sompo和Grab。2019年收入约2.7亿,由于单独卖模块的客单价低、商务周期长、且前期投入做产品化的资源多,当年亏损3.3亿。
国际业务方面,众安银行(100%控股)于2019年底在香港获批开业,众安人寿(65%控股)于2020年5月获批牌照。目前尚不清楚其战略方向,及如何与大陆客户协同。
众安该怎么估值呢?
基于前述对各版块的分析,预测一下众安在未来3年的目标状态(暂不考虑众安科技和香港业务):
第一,收入方面
假设:1)健康生态以2020年70亿为基础,年复合增长80%。2)消费金融主动压降余额。3)汽车生态以2020年12亿为基础,年复合增长30%。4)生活消费靠阿里,维持每年40亿。5)航旅靠OTA,2021年恢复至13亿,年增长10%。
第二,利润方面
负债端:
假设:1)健康生态通过品牌服务溢价和智能理赔,综合成本率达到95%(同业约100%)。2)汽车生态保持与三大家(人、太、平)持平,综合成本率约98%。3)生活消费和航旅依靠流量方,综合成本率约99%。4)其他类保持盈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