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是,我们在学习之后,知识会很快遗忘,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如果在学习之后2天左右的时间内不及时复习,那知识基本就会被忘得七七八八了。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或记忆之后,要在一天内及时复习,比如课后及时巩固一下,或者晚上睡觉前回忆一下当天学过的重要知识,尽量不要超过2天,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稍加复习就可以恢复记忆了,而过了两三天、甚至一两周后,由于知识被大量遗忘了,这个时候才去复习效果就会比较差,因为知识被遗忘的太多,差不多就等于学习新知识了。
第二点是复习的时候,要学会间隔重复,而不是集中重复。
在很多关于学习记忆方法的书籍中都讲到过间隔重复,比如《认知天性》、《如何学习》、《学习之道》等等。集中大量重复所产生的只是短期记忆,而只有给我们的学习或练习当中加入了时间间隔和内容间隔,我们才有可能学得更加灵活,才能够把它记得更牢。时间间隔说的是,我们现在学了这个东西之后,不要马上去进行大量的重复,要隔一段时间再来学习,这个间隔的时间就可以参考遗忘曲线;内容间隔说的是,我们不要长时间集中学一个东西,要穿插学一些别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去重复看一遍,而是要进行“检索和提取”,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记忆。这涉及到了大脑中关于记忆的一个“必要难度法则”,它说的是我们在提取一项记忆时,不能太轻松,要有一定的难度,要逼着大脑去回忆、去使劲想,这样在想起来后,这项记忆就会被我们记得更牢。比如学习中的尝试背诵法就用到了这个必要难度法则,因为相比只是单纯的看,一边看一边尝试背诵,更容易记住知识。再比如测试或考试,同样用到了这个必要难度法则,它可以会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记得不熟,哪里掌握的不好。
除了考试和尝试背诵,提取和检索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卡片记忆法,在卡片的正反两面分别写下单词的中英文,名词和名词解释,或者问题和答案。再比如回想法,在读完一本书或上完一节课之后,在脑海里回忆一下刚才看到或学到的知识。或者是我上面讲的思维导图法,在阅读一本书之后,把主要内容梳理成思维导图,然后在阅读完一段时间后,通过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索引”来回忆书本内容、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我们在实际运用遗忘规律对知识进行巩固记忆的时候,不需要严格按照那个曲线来进行,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同时我们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来回重复,通常以一天、一周和一月的时间来巩固就可以了。具体还可以根据你想记多久,比如考试时间来设定。如果你一星期后要考试,那么你应该今天复习完后,隔一至两天进行再次复习;如果你一个月后要考试,那么今天复习完后,可以隔一个星期再进行一次复习;如果觉得次数不够,那么就按照时间间隔再增加几次。
除了遗忘规律,在学习和记忆这件事上还有其他一些规律。
比如注意力越集中,记忆的效率越高;
越是理解透彻的内容,越是能清楚地记住;
再比如越是有趣、越是奇特的东西,大脑越是容易记住,就像我前面讲到的几种记忆方法。
想要更好的完成学习和记忆,就要多去了解一些记忆的规律和方法,然后进行有意识的练习和运用,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