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也不多,对牙科我自己还是比较有体会的,因为我之前想弄牙,老直播觉得自己的牙不太好看,在去年的时候去上海九院,真的乌泱乌泱的全是人。我去排了几次,实在是没办法,我总不能老是跟领导请假跟领导说,领导,我要去箍个牙,不太合适,领导心里肯定会有想法。所以后来在九院看了一些方案之后,就去外面找一些私立医院看了一下。后来因为需要做种植牙,就去把种植牙的东西又学了一下,确实是发现国内很多需求有一点是跟不上的。
公立医院当然是比较放心,比较相信,天然的信任感,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实在实在太多了。之前有一个券商分析师研报里的数据,我忘了是哪家了,因为有的时候看研报有点多。这位分析师统计的数据是8%的公立三级甲等医院接待了54%的病人,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医疗供给。
你想如果没有这些私立的各种各样的专科医院分流,公立医院得忙成什么样?现在就已经觉得很忙了,如果不是有这些私立医院分流的话还要更忙。那你想一想这些公立医院拥挤的程度能说明什么?说明私立医院的市场,或者其他医疗供给的服务还远远不够。如果要是够了的话,那它也不应该,或者不至于这么拥挤。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比如说好的医生很多还是在公立,其实也有很多好医生慢慢的出走去私立了,以及大家可能还是更相信公立医院这样的一些特征,或者这样的一些心理因素的作用。但是现实的情况就是,医疗服务包括药品的供给就是不够的。
我刚才说这个PD-1很多家都在排着队拼命研发,但是实际上我们去看这个市场里面,能够把各种各样的癌症都给我们解决的这样一些药品,还是不够多。现在PD-1比较成熟的是我们国内头一批上的这四家,但是这四家其实适应症开的也还不够多,有一些医生比较谨慎的时候就不会用没有开适应症的药物。但是开适应症其实也是非常贵的一件事,为什么呢?它得把药先造出来,这个药本身就有成本,它还要再去找病人,就是有符合它用药标准的病人,还要去送药,还要找医生帮它做整个的临床的监测,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所以基本上真的是有这个药物,它的突破真的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这一点也确实是比较难的。
可能我们作为机构投资者,有的时候可以成为病人或者是药厂和病人中间的一个衔接,因为我们自己或者家人都有可能在未来用到这样的一些药物,但是我们去看药厂研发投入的过程,也确实可以理解,有的时候这个价格不低的原因,因为成本确实是非常非常的高。遇到政府做这种带量采购还得打落门牙往里吞,降价,因为要以价格换销量,要把这个市场先占住。你要是没有把市场占住,很有可能后来的人一冲可能你就不知道去到哪里了。所以确实也是不太容易。
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也是看着这些药厂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创新,慢慢的我们这个市场上就有越来越多的药物可以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这个可能有点扯远了,说回来。
想跟大家说的是今天下跌的原因,刚才也给大家稍微分析了一下。之后想给大家聊一聊之前这些政策影响的一个复盘,也给大家看了2018年带量采购第一次实施,其实就是第一次实施的副作用是最大的,跌的时间非常长。但是它跌的时间长跟当年有一定的特殊原因,当年上半年本来还挺好,下半年7月22号长生的事情扩散跌了一波,接着9月初4 7方案留出跌了第二波,接着就是12月初正式落地跌了第三波,所以时间线拉的特别长,幅度也显得特别大。
我没有仔细算,但是我印象里医药板块在2018年上半年涨的挺好的,下半年跌了接近30%,大概是这样的数据。后面几次影响就相对小一点,可控,我看了一下大概跌的比较多的也就是15%、20%,时间大概是半个月到一个月,所以实际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后面国家在陆陆续续出的这种医保谈判对价格杀伤也好,带量采购或者集中采购对价格的杀伤也好,其实市场后面就已经习惯了这个节奏。
我刚才给大家看了,去年11月份就连心脏医疗器械从1万多块钱砍到600块700块钱的时候,中证医疗指数它也没有跌那么狠,也就跌了10%几,时间也很短。所以其实大家不用太担心这个行业的未来,因为它真的是一个刚需,就是我刚才给大家说了,老龄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药品、对于医疗器械,对于医疗服务等等方面的需求,这些是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