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面对国内外的各种困局,党内不少同志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
虽然之前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都客观分析过东欧社会主义的弊端;大部分人也认同是苏联式社会主义体制的自身弊端,最终导致了其国家变了颜色。但中国和西方国家存在的巨大差距,还是让国内“全盘西化”思潮一度泛滥。
同时一些人也认为苏联快不行了,中国应该果断接任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这样才能避免“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解体所带来的冲击。
面对东欧巨变给人民思想上带来的混乱,邓小平多次公开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并坚决维护党对国家的领导。

东欧剧变
1989年9月4日,在恢复了社会秩序后邓小平同中央领导座谈。他首次针对东欧巨变后的中国对外方针,提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决不当头,善于守拙,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28字方针。后来有人将其归纳为“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
在当时东欧国家纷纷出现严重动乱,美英资本主义强国推波助澜的大背景下;当时的中国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的确需要谨慎考虑。
所以邓小平首先给中国之后的对外政策定了调,那就是绝不出头,避免成为苏联之后西方国家的集火对象。同时要做到充满自信,不要被东欧国家纷纷红旗落地而吓得惊慌失措。
只要我们沉着冷静地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可以说邓小平在正式离开中央领导岗位之前的重要谈话,为90年代的中国如何正确应对国际风云变幻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
邓小平第二次南巡,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
1991年苏联解体,再一次使国人心中充满了困惑。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一下子从世界地图上消失的巨大冲击感,和三年时间里中国经济调整的步履蹒跚;使得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还要不要打社会主义旗号,还有要不要将已有的改革推进下去难以达成共识。
在这个关系中国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再一次站了出来。这个时候他已经不能再以中央领导的身份发号施令,但是仍然利用自己的强大影响给中国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中国的下一步改革方向在哪里的争论,他决定在1992年初进行第二次南方视察。他要用眼见为实的方式回击那些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反对声音,同时也要坚定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邓小平南巡
从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3],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邓小平亲身下基层,观察深圳等地在改革开放之后所取得的巨变,以及现有的各种的政策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他在深圳考察一圈后,兴奋地说:“看到深圳现在能发展得这么快,我很放心。事实证明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最正确的选择。”在整个南巡过程中,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谈话,也就是后来被归纳的邓小平南方谈话。
在他这些谈话当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坚定全党人民信心的,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至少要管一百年,任何时候动摇不得,不管是军队、国家都要维护好这条道路。
坚持两个基本点中的四项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一些人,对于中国应该要彻底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议论。邓小平同志就果断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