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南巡
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对于国内来说,只会让极少部分人暴富,而解决不了更多人的贫困;而就国际上来说,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使中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将永无翻身之日。
所以苏联解体并不能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只能说明苏联那一套已经僵化的体制走不通。而要坚定中国社会主义的办法就是必须把改革推进下去,建立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
他明确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能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苏联解体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未能及时改革经济体制。
公平地说苏联曾经完全意义上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恢复苏联在二战时期所受到的严重战争创伤,短时间内研制成功核武器使苏联具备了同美国对抗的底气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但是接下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变得越来僵化,许多专家呼吁进行市场化改革都被苏共高层所否定。以勃列日涅夫为代表的苏共领导层,并非完全没有注意到苏联存在严重的工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等问题。
但是他们却都没有魄力去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把希望都寄托在出口石油的收益上。到80年代末美国操纵国际油价暴跌,导致苏联整个财政状况极端恶化,成为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
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改革搞下去,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在80年代后我国的民营经济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只有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由政府责指令调节才能搞大搞强。
另外中国搞市场经济,也是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条件。彼时的中国事实上也在效仿其它先发国家,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显然只有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才能让中国的出口适应全世界的需求。

勃列日涅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了共识,中国开始迈向新的世界强国
邓小平南方谈话,给了处在困惑中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启发和鼓舞。1992年底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正式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在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做了发言,他特别强调:“我们想要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就必须顶住压力;想要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要争取较快的增长速度,来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
中国改革的最后一道紧箍咒被打破了,中国经济迎来了持续的增长期。在邓小平同志1997年逝世前后,中国的很多改革都已经见到了成效;中国也在1999年底,同世贸组织全部成员国完成了谈判。

邓小平南巡
可以说正是邓小平同志当年的力挽狂澜,为我国在新世纪继续经济腾飞指明了方向。
现在在国际上仍然不时有专家跳出来,预言中国经济会马上崩溃;但是中国经济“崩溃”了几十年,却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而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典范的印度,到现在还没摆脱农业国的地位。我们也可以看看其它前社会主义国家的选择,就更能反映出邓小平同志的伟大。

邓小平
1991年后,大部分东欧国家倒向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它们的政治经济模式,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实现了西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