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生活妙招

造纸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常驻编辑 生活妙招 2022-01-05 朝代
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宋代用火药制造的兵器,有火箭、火炮、火枪等等。在北宋初年,就有冯继升向宋太祖进献火箭法。这种火箭,是在箭头附近装上用火药制成的燃烧物,点燃后用弓射向敌营。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火炮是用抛石机把火药制成的爆炸物抛向远方,当时还没有管状大炮。北宋末年的抗金斗争中所出现的“霹雳炮”、“震天雷”等的火炮,大约也是用抛石机抛出的。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宋代辉煌的科技成就: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他

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宋代制造的火炮,已成了军队的一项重要装备。南宋末年的李曾伯说,荆淮一带的宋军有铁火炮十多万只。在广西静江(今桂林)的抗元斗争中,娄某所部250人最后拥一火炮点燃爆炸,一声如雷霆的巨响,250人同归于尽,月城为之崩塌,满天烟气,围城的元兵也有许多被炸死。可见,当时火炮的威力已经相当大。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火枪是一种竹制管状火器。南宋初年,德安(湖北安陆)守将陈规在抗击金兵时,创造了一种“长竹竿火枪”,把火药装在长竹竿里,临阵时点燃发射以烧伤敌人。南宋末年,寿春府(安徽寿县)制造的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燃放后,子窠从竹筒中射出,声闻百五十余步。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火枪的制造技术从南宋初到南宋末显然有很大改进。这种安有子窠的突火枪,已经是近现代枪炮等管状武器的先河。它的出现,是兵器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突破。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除了三大发明外,宋代科技的许多领域,都出现蔚然可观的新成果。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数学方面,我国古代解方程式的“开方法”迈进了一大步。北宋中期的数学家贾宪,制成一个二项定理系数表,称“开方作法本源图”,详细列出各高次方展开式各项系数,并指出求这些系数的方法。17世纪欧洲出现的“巴斯加三角”,才得出同贾宪系数表相同的系数。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南宋末年,数学家秦九韶创造的“大衍求一术”,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光辉的地位。在他所著《数书九章》中,系统地指出了用“大衍求一术”求解一次同余组的一般计算步骤,其方法正确而又严密。欧洲人直到500年后,对同一问题才有了较深入的研究。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可见,宋代的数学,在许多领域都在世界上居遥遥领先的地位。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同数学关系密切的天文学,宋代也获得重大的成就。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北宋时期,朝廷设立的司天监,集中了一批天文、历法专门家,专门从事天文研究和历法的推算。司天监曾先后五次对恒星位置进行大规模的观测工作。其中元丰年间(1078-1085)所进行的第四次观测的结果,南宋初曾由黄裳绘成天文星图,后来又由王致远刻石立于苏州。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苏州石刻天文星图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个星图高达八尺,宽三尺半,刻星一千四百三十颗,以北极为中心,绘有三个同心圆,分别代表北极常显圈、南极恒隐圈和赤道。有二十八条辐射线表示二十八宿距度。这个天文星图,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的天文星图之一。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宋代辉煌的科技成就: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他

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对于新星和超新星的观测,宋代获得的成就也举世瞩目。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 司天监观测到天关客星爆发的情况。近几十年来,天文学界已广泛承认天关星附近的蟹状星云,就是至和元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这个观测记录的科学价值,也得到广泛的重视。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治平三年(1066)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也成了研究历史上哈雷彗星轨道的珍贵史料。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天文学的巨大成就,还表现在天文仪器的制造方面。北宋中期苏颂的《新仪象法要》一书,详细介绍了“浑仪”、“浑象”、“水运仪象台”的创造方法,并附图63种,是一部反映这时期我国天文仪器制造新水平的科学著作。EJ0拜客生活常识网

苏颂和韩公廉等人合作制成的“水运仪象台”,构造复杂精巧,规模宏大,高达36尺多,宽21尺,用水力推动,是世界上首创的

相关阅读:

  •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陶渊明简介朝代)
  • 王维是哪个朝代(王维是什么时期)
  •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王维是唐代那个时期)
  •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人(白居易是唐朝哪个皇帝朝代的)
  •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易安居士来历)
  • 岑参是哪个朝代的(刘禹锡是哪个朝代的)
  • 吴道子是哪个朝代的(吴道子是哪个朝代的画家)
  • 岳飞是哪个朝代(岳飞哪个朝代的皇帝是谁)
  • 叶绍翁是哪个朝代的(张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