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区颜真卿公园内有一座文博苑,始建于1982年,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均为仿古建筑,青砖碧瓦,红柱黄顶,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大门朝南,为仿古牌坊式建筑,雄伟壮观。2005年8月,文博苑进行全面整修,并请省博物馆专业人员重新布展,突出了地方特色。2013年5月,人民公园改造工程正式实施,由江苏尧塘园林绿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并命名为颜真卿公园。文博苑整体予以保留。

文博苑亭廊结合,曲折迂廻,东半壁走廊镶嵌陵县历代石刻珍品,时代跨越北齐、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东走廊南头有双层飞檐六角封闭亭,国家一级文物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珍藏其中。六角亭的对面是三座木结构碑亭,成品字形,正中亭内是《东方画赞碑》复制碑,南侧亭内是《东方朔墓碑》复制碑,北侧亭内是清王钟霖撰书的《颜鲁公画像赞碑》。亭廊高低相间,碑石巍然屹立,古雅大方,极为壮观。
《东方画赞》碑,是我县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它既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又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陵城区历代书记、区(县)长非常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弘扬,保护的过程也艰辛漫长。
《东方画赞碑》撰写的背景

《东方画赞碑》又名《颜子碑》,是晋夏侯湛撰,唐颜真卿书。碑四面刻,碑阳、碑阴各15行,左右侧各3行,每行30字。碑阳、碑阴均为大字正书,阳额篆书,阴额隶书,碑文字大6cm,碑额字10cm,共1073字。
东方朔的故里系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神头镇),汉未属乐陵郡,唐代属平原郡。此地旧有东方朔祠庙,内有东方朔画像。晋夏侯湛之父夏侯庄为乐陵郡太守,湛自洛阳来此探亲,游历东方朔祠,“见先生之遗像”“慨然有怀”,于是写了这篇赞文。唐玄宗八年(726)由德州刺史韩思复刻石建碑。

颜真卿(709一785)是山东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唐玄宗二十二年(734)考中进士,曾任节度使、尚书,殿中侍御史,后进爵鲁郡开国公,故人称为“颜鲁公”。他是唐代一位承前启后的大书法家,他的楷书既继承了魏晋以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成就,又吸收了其他各书法家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被誉为继王羲之而起的第二位书法革新家,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写《东方画赞》碑时,年四十五岁,是他书法艺术发展成熟的高峰时期。颜真卿留下的碑刻较多,但字体的刚健雄浑,遒劲厚重的风格,当首推《东方画赞》为最,且在该碑上额的篆书和隶书,也是其他碑中不多见的。

唐天宝十二年(753),他因受奸相排挤,被贬为平原郡太守,治所在今陵城区。此时,颜真卿敏锐地察觉到安禄山有叛逆迹象,且其治所范阳三郡距此非遥,须加防范,便以防霖雨为名修浚城池,训练兵丁,积极备战。安闻之便派使臣平冽、李史鱼等,以巡视为名,来此刺探军情。颜将计就计,陪同来使,游览当地名胜东方朔祠,因见原碑已残,故亲书赞文并撰书《碑阴记》,以惑其使者。李史鱼见颜一书而就,便说:“颜大人果然好书法,百闻不如一见,无愧为当代书法名家”。安禄山据报后,“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第二年举兵叛乱,河北二十四郡多被贼陷,独平原郡固若金汤。由于颜真卿在敌后的战略牵制,使其兵力分散,致安禄山最后一败涂地。他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的艺术实践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行动,至今都是很有教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