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自建国起,就因为地理位置重要而成为战争的频发地带。不论是匈奴、西汉,还是后来的柔然、高车等,都先后对楼兰古国发动过战争。据《汉书·陈汤传》记载:
夫胡兵五面当汉兵,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
以上的记载,说明汉朝对外作战,通常可以以一敌五。虽然存在夸大之言,但还是反映出了一些真实的情况。那就是,在战争中,少数民族虽然可以依靠自身游牧民族的天性,即兵民融合:生存即战斗,战斗即生存。
但是,这种微弱的优势,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显得一触即倒,绝不会长久存在。
例如,在汉武帝之前,虽然汉政权采取守势,但一旦决心彻底反转,开动庞大的战争机器来对抗貌似强大的匈奴,很快就能完成武器、兵马和粮草的调动,立时间,所有胡人的军事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通过楼兰古国的消亡,文史不假觉得应该汲取的最大启示,就是“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楼兰古国遗址
今天,楼兰古国的遗址上,仅存的一点残垣断壁也被风沙侵蚀殆尽了。即便如此,它还在向世人讲述着自己曾经的璀璨和辉煌。
原创作者: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