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圈法则第二步,思考how(怎么做)。当最内层的why(为什么)有了,第二步怎么做也就出现大概画像在脑中。
如领导给出的关键词“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活动”,那么我们就可以先在身边笔记本中把关键词写出,沟通后罗列整理。
譬如这些问题:竞争对手有几个,活动在哪里办;开始结束时间,优惠力度等,会不会更加清晰些。
在与领导交谈过程中,从why与how可以找到更多有利关键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明确下步计划的支柱。
黄金圈第三步,思考what(什么),若why和how梳理的清晰,那what自然水到渠成。
这些过程除以“活动”为主调研外,同样适用于“产品分析”,或竞品营销分析。
可能很多人在这里就会思考,黄金圈思维询问完之后怎么做?也就用到下个工具来分析具体事物,即“5W2H”。
- 解决什么问题
5W2H又叫七问分析法,起始于二战期间,在市场分析中所承担的角色为“向外求”,即看竞争对手,看外面。
5W分别为:
what(做什么)when(何时) where(何处) why(为什么要做) who(谁,谁来做)
2H分别为:
how(怎么做,如何实施,方法是什么)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
理论总是枯燥,我们依然用上述故事展开,便于理解:在接受到领导两个指令后,(其一,看对手如何做,其二活动力度),我们进行展开。
套入工具中如下:
what(做什么):看竞争对手在哪里,有哪些
when(何时):这两天就要,活动时间马上到
where(何处):在什么场景使用?端午节
why(为什么要做):抢占竞争对手更多用户
who(谁来做):不知是否有其他帮手
How much(做到什么程度):调研各家竞争对手活动优惠力度,活动时间周期
当你这样拆解时,是否发现自身所做事情又得到进一步量化,且路径更加清晰,然后把这些关键因素用“笔记本记录下来”,下一步即可围绕关键问题去收集情报。
换个更高维度,如果是做产品调研,市场策略打法,该怎么运用?同样道理,针对5W2H做问题细化,方法论是很相似,无非是更改了“前置问题”。
02 框架选择
有了黄金圈法则与5W2H作为基石输出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问题的分析拆分呢,这里有两条不同线路,其一为:聚焦式,其二为:扩散式。
何为聚焦式?主要围绕领导给出的核心诉求及目标作为最后导向。
如最后结论“分析完竞品活动”,我们也要做份更大力度活动方案超过对方,但需在营销节奏与玩法上创新,而营销玩法就是寻找完竞争对手需要的结论。
何为扩散式?主要围绕“单个分析对象”进行拆分,如要分析某个竞品市场策略,那就可能涉及到4P理论,产品,价格,渠道,推广。
而最后得出的结论核心是“拆竞品”,两者都没错,所以做调研之前最重要诉求很关键,不管两者如何,做到这一步就需要搭建问题框架,那么怎么搭?
- 自下而上提炼框架:
我一般常用自下而上是针对于“较小的市场策略分析而做”,比如一场活动,一个复盘,一个618,一个social,一份调研,一个数据洞察,某个产品等。
它是先发散再收敛的思考过程,目的是提炼出一个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框架,以帮助下一步系统地解决问题。
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
罗列要点问题,连接归类,
形成框架,检查框架,形成类比。
以上述活动为主举例,黄金圈与5W2H已经把问题基本罗列清楚,下一步则就可以进行连接归类,哪些属于“找竞争对手模块”,“哪些属于活动分析模块”“哪些属于营销模块”。
有这些,一份基础调研框架就形成,针对这四个模块依次拆分寻找,如找竞争对手模块:
“从哪里找”,消费报告网站看?最近资讯搜索?还是从内部员工问卷调查,还是行业洞察自媒体数据等。
活动模块:不同竞争对手分别怎么做的?活动规则是什么?主题是什么?营销版块:采用优惠方式,节奏,以及补贴力度,参与数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