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万分的红军游击队和群众们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将寻淮洲的遗骸暗中转移,最后葬在了蚂蚁山的隐蔽之处。
这场战斗之后,谭家桥到处流淌着烈士的鲜血。

先遣队不过数千人,而敌军有数万人,敌我悬殊太大。但红十军团以不足1万人的军力,牵制了敌人数倍的兵力,这样的历史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方志敏在战前就已经说过,这一场仗关系重大,直接关系到先遣军能不能在皖南站稳脚跟,这是完成战斗任务的一个关键。
然而寻淮洲的牺牲、谭家桥战斗的失利,影响了整个部队的士气,俞济时认为:自寻淮洲毙命,军心大为涣散,战斗力量远不如前。之后红十军团又与敌军战斗十多次,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1935年1月底,红十军团在江西怀玉山遭到了国民党围攻,方志敏被捕后牺牲。
粟裕带800名红军将士突围之后,组建红军挺进师,前往浙江开展游击斗争。他的这个决断,为红军留下了重新崛起的基础和希望。
1938年3月,根据中央指示,粟裕率部从浙江南部再次北上,前往歙县岩寺镇(今属黄山徽州)。
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被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粟裕被任命为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4月底,粟裕率新四军抗日先遣队,再次路过了谭家桥。
这里山水依旧,站在山风之中,粟裕感慨万千。
他不忍心看着这一草一木,因为他知晓这泥土之下,便是烈士们的骸骨。
为了抗日,他们经历了多少磨难,还没有正式和外敌交手,已经被蒋介石的反动军队一次又一次沉重打击。
粟裕热泪盈眶,这些烈士们在天有灵,会有多么庆幸,他们后继有人,他们的新战友依旧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奋不顾身地战斗着。

图 粟裕与夫人楚青
陈毅司令员命人寻找寻淮洲烈士的荒冢,最后在群众的帮助之下找到。
陈毅为寻淮洲亲笔撰写了墓志铭:青山有幸埋忠骨,寻淮洲同志是红军青年将校,以游击战斗著称,毕生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牺牲到底,足为抗日战士之楷模。
新四军到来的消息马上在当地乡亲们之中传开,大家小心打听,知道他们就是当年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们,马上簇拥而来。
4年了,乡亲们见粟裕好似见到亲人一样,他们不能留下新四军战士喝一杯茶,只能沿途送行,当地贫苦青年们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
山雨会洗刷走烈士的鲜血,时间可能会带走人们的记忆,但革命的种子已经在这里发芽。
粟裕禁不住在想:在生命最后一刻依旧在心心念念“抗日”的寻淮洲,如若看到此情此景,也会感到欣慰的吧。
为了树立新四军威信,坚定人民群众团结抗战的信心,粟裕决定进入江南和日本侵略者一战,此战只可胜,不可败!
这一战就是卫岗伏击战。首战告捷后,粟裕率领第二支队在南京、芜湖、溧水等地抗日,新四军声名大震。
即便几十年过去了,今天在黄山东麓和石门峡谷口,依旧保留着红军指挥台、战壕、指挥部的遗址。
14年后,粟裕指挥华野部队,攻破济南城,活捉了王耀武。他终于为自己曾经的上级寻淮洲报了仇。
王耀武完成改造工作从功德林监狱出狱后,去见了老对手粟裕一面。
他们没有提到当年的敌对,只是不约而同地怀念起一个人。粟裕感慨:“如果寻淮洲在,那么他一定是元帅。”
1978年6月15日,已是古稀之年的粟裕来到皖南视察,在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刘奎的陪同下,再一次踏上这片他曾经战斗过的土地。

图 谭家桥粟裕同志纪念馆
这是他此生第三次来到谭家桥,人生峰回路转,他已经是民族英雄,开国大将。但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对当地群众的深情丝毫没有改变,他对寻淮洲和牺牲战友们的怀念也是历久弥深。
他参观了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当地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回忆当年老区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他依旧在连声感谢。
这一次的粟裕,没有带着大批部队,不再急着赶路。他终于有空闲,好好看看这里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