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廊里的彩绘绝大部分是苏式彩绘,少量的旋子在横梁的下部,基本没有和玺。看看这个梁下的苏式旋子彩绘。
苏式彩绘原在苏杭民间逶迤,明代开始进京,逐渐发展成为官样苏式彩绘,成为皇家园林中的经典装饰。明代官样彩绘已很难见到,故宫钟粹宫、储秀宫还在天花板以上梁枋保留有明代原装彩绘;南薰殿也还有明代彩绘遗存,据说都是属于旋子彩绘。故宫里的这些明代彩绘都不开放,我们看不见。苏式彩绘清代开始大规模进入皇家宫殿园林,故宫钟粹宫、长春宫和储秀宫游廊上就有清代皇家苏式彩绘。圆明园的建筑已毁,颐和园长廊彩绘就是现在能看见的最大规模官样苏式彩绘了,非常珍贵。
长廊的苏式彩绘有画在纵梁上的,每根梁的前后两面都有,这个叫做枋心彩绘。
纵梁侧面尺寸有限,枋心里通常画的都是小幅园林山水。你注意看它枋心外面两侧箍头上的装饰图案,线条都是沥粉贴金,这叫金线彩绘,属于高级苏式彩绘。
长廊侧面,把重叠在一起的枋、檩和垫板当作一块画板,在这上面就可以画比较大的图画。这上面都是半圆的包袱彩绘,画框也叫包袱皮。在包袱里面作画,画匠可以随意发挥。看看有包袱的苏式彩绘,两边也是沥粉贴金箍头图案,就是金线彩绘。
还有一种苏式彩绘叫做海墁彩绘,没有包袱、枋心或各种画框,在底色上直接画东西。颐和园长廊里没有这样的海墁彩绘,我在东华门外普度寺大殿内见过,据说还是顺治年间原画,存疑。
下面横枋上是贴金双龙和玺彩绘,上面迎风板上即是海墁苏式彩绘。画的有鹤、瓶、鼎、象,居然还有一笼包子,由此可见海墁彩绘是万物皆可画。
颐和园长廊上的苏式彩绘是风情万种,包罗万象。看看这个,楼台亭阁。“亭阁分危岫,楼台绕曲池”。
长廊上的这些彩绘经历了无数风花雪月,最近的一次大修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展现它们的风采,隔几年就要修补一次,最近的一次是北京奥运会之前,也有十多年了。可以看见有一些彩绘明显比两边的箍头要新一些,这些彩绘就是修补过的。近年颐和园重修了很多建筑,长廊马上也要开始大修了。
长廊大修重做彩绘之前,先要把木料上原来的旧作清理干净,在木料上重新制作油灰地杖,相当于咱们现在装修刮腻子。古代的地杖是用猪血、桐油、面粉和砖灰之类材料按秘方调配腌制而成。现在基本还是用古法,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要在木料上刮好几层,中间还要贴麻布,皇家建筑通常是“二麻六灰”,足有八层。古时候是在地杖上直接作画,叫做硬活。现在仍然在地杖上直接画箍头等装饰,但是不直接画包袱里的彩绘。画工在工厂里事先把彩绘画在纸上,然后把画好的纸本粘贴在地杖上,这叫软活。硬活对画工的要求非常高,现在大修重绘时没有那么多高级画工,工期也来不及。硬活是慢工出细活,画作更持久。软活就是快,画作的持久力就差很多。
你看上面图片中就有彩绘纸本脱落的地方,直接看见了下面的地杖。为了持久保持原来的色彩,这些彩绘都要用专用的矿物颜料。有一些颜料还要进口,那是当年制作珐琅开始引进的。
看看这个,中国云烟文化,“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看看这个,二只黄雀得飞飞,驾翔东风看牡丹。
看看这个,萧疏梧桐枝,双飞凤凰姿。
颐和园长廊里最吸引人的是侧面内外那些人物故事彩绘,其实这类彩绘占比并不是很大。咱们来看一幅这样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