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面“文思光被”匾下横披上的彩画损坏严重,已经看不出所以然。旁边有懂行的游客说是孙悟空带领猴子猴孙们抗击天兵天将,我看那游客年龄不像光绪年间生人,也可能是民国生人,曾见过此画真容。
这座留佳亭的匾都是崭新的,不知是近期刷新过还是重置的。即使没有光线直射,那些金字也是煦煦生辉。
其它三座亭子也都内外挂的有匾,不逐一细说了,挑几个看看吧。
看看寄澜亭内。
东面内匾“夕云凝紫”。宋代王珪奏颂诗《依韵和王宣徽奉安中太乙神像》中有一句“晓日破红浮门栱,夕云凝紫护周垣”。夕云对晓日,凝紫对破红,周垣对门栱。传老子出行有紫气随身,因名“紫”为祥瑞之色,帝王喜用。
匾下横披上的彩绘是《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中的故事,张翼德挑灯夜战马孟起,这一战尽人皆知。
看看秋水亭内。
东面内匾“禀经制式”。语出《文心雕龙》中“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仰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一句。禀乃遵循、奉行;经乃儒家经典。广义说,禀经就是遵祖制。式就是法度、制度。禀经制式就是说按祖宗先例制定现法。
匾下横披上的彩绘是《岳飞枪挑小梁王》,又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枕匾“三秀分荣”。
三秀分荣一词出自宋太祖建德元年的一首郊庙朝会歌辞,“晨敷表异,三秀分荣”,作者佚名。三秀意指一年开三次花的灵芝草,传说中的仙草,《九歌》中有“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分即是纷,荣乃草木开花,《橘颂》中有“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三秀分荣就是仙草纷纷开花的意思呗。
你要是注意,就会发现长廊四座亭子里的匾基本都是慈禧所书,只有留佳亭的额匾、秋水亭的额匾和枕匾三者落款是“乾隆御笔”。光绪年间重建颐和园时,乾隆所书原匾尽已失,这三块匾应是重制,不知是光绪还是新中国重制的?在颐和园内还能看见乾隆匾,非常难得。
西面内匾“德音汪濊”。
德音汪濊(念会)。德音:美言。汪濊:大水之貌,既深且广。可以用李白《明堂赋》中一句话来解释德音汪濊,李白说“于斯之时,云油雨霈,恩鸿溶兮泽汪濊,四海归兮八荒会”,那德音汪濊就是皇恩浩荡的意思呗,文绉绉的酸词。
匾下横披上的彩绘是《竹林七贤》,这七个人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是三国曹魏末期的文化人,“竹林”是后人加的雅号,取意自天竺“竹林精舍”。竹林七贤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就有七个人,称作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竹林七贤常哨聚饮吟,其文字多有建安风骨,称作“竹林玄学”。其实竹林七贤并无竹林勾搭,因此,你看那幅画上无竹。
看看清遥亭内。
西面内匾“云郁河清”,语出隋代一首明堂乐歌中“露甘泉白,云郁河清”一句。就是赞誉普天之下露水甜又甜,泉水白又白;天上祥云飘呀飘,河里清水流呀流。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的意思。
匾下横披上的彩绘是《刘关张三英战吕布》。
东面内匾“俯镜清流”。
“俯镜清流”语出西晋闾丘冲的应招诗中“俯镜清流,仰睇天津”一句。中国古代岁除后要举办祓禊(念福戏),通常是在三月三,这是一项驱灾祈福活动。祓禊是在河里盥洗一番,洗去身上攒了一冬天的污泥,“三月上巳,临水祓除,谓之禊”。开始是皇家活动,后来就有文人被参与进来,再后来就是全民活动,成了春游。活动期间要饮酒,就是所谓的禊饮禊觞,聚众文饮就演变成王羲之所言曲水流觞。闾丘冲的这首应招诗就是应皇上之招,去给皇家春游祓禊吟诗助兴。原诗中只是吟唱当日所见,俯镜清流就是以水当镜俯观己容。那天一定是有春雨潇潇,所以有仰睇天津,睇就是瞧,天津就是天降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