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也存在这样的通道,而且不只一条。从修铁路的需求上来讲,能够利用的过境通道就有5条,分别是普兰通道、里孜通道、吉隆通道、聂拉木(樟木)通道和陈塘通道。其中普兰通道、里孜通道太靠西,距离起点日喀则和终点加德满都(尼泊尔首都)非常远,直接就可以淘汰了。
陈塘通道则是这5条中最靠东的一条,但它经过的地区比较荒凉,没几座城市,修铁路的意义打了折扣,而且无法和规划中的新疆到西藏铁路共用线路,所以也不用考虑。剩下来的就是吉隆通道和樟木通道之间的PK了。
这两条通道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利用将来的新藏铁路。目前青藏铁路和预计2026年通车的川藏铁路,已经将拉萨与青海、四川等地连接了起来,拉日铁路又向西延伸到了日喀则。而规划中的新藏铁路是从日喀则再向西,经阿里地区后到达新疆的和田。
这就意味着只要从新藏铁路上分出一条支线,向边境口岸延伸,距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远。那么应该选择吉隆通道还是聂拉木通道呢?应该说二者各有优势,樟木通道避免了穿越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而且距离还略短。
但这条线路受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影响非常大,樟木口岸的地理条件也远不如吉隆口岸开阔便利。因此,从国家铁路规划上来看,目前选择的是吉隆通道,即修建日喀则到吉隆的日吉铁路。尼泊尔境内的部分则是从吉隆到加德满都,约有90公里。
神奇的“吉隆沟”
按照目前的规划,日吉铁路东起拉日铁路日喀则西站,向西经萨迦县,穿越仲拉山至定日县,沿朋曲、门曲河谷至佩枯错后,穿越喜马拉雅山支脉马拉山至吉隆镇,设铁路口岸站,之后取直到达国界,并预留向加德满都延伸线,我国境内段的全长为443.8公里。
说到这里,大家对吉隆这个地方应该很感兴趣了。铁路从吉隆出境实际上比樟木那边绕了远路,规划中还要选择这里,充分说明了吉隆通道的特殊地位。这里有一条吉隆藏布峡谷,海拔非常低。从吉隆县城驻地宗嘎镇到边境附近的热索村,形成了一条长约93公里的“吉隆沟”。
吉隆县海拔是4200米,沿着吉隆藏布峡谷到吉隆镇,海拔将猛烈下降至2800米,热索村的海拔是1800米。进入尼泊尔境内后海拔会继续下降,加德满都海拔为1400米。这条近乎笔直的吉隆沟并非全由河流侵蚀而成,主要成因是地壳变迁,将这里的山脉撕裂了一条“缝”。当年清朝名将福康安在反击入侵西藏的廓尔喀人时,就是从这里攻入尼泊尔境内。
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存在,吉隆沟里四季并存,峡谷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不远处又能清楚地看见若隐若现的雪山,是一个旅游胜地。既然有这样一条现成的切开山脉的通道,铁路是不是就可以直接沿着峡谷一路向南,直达尼泊尔呢?并没有那么简单。
铁路如何穿越吉隆沟?
吉隆沟的优势是海拔低,如果没有县城北部20公里外马拉山的凸起和阻挡,喜马拉雅山很可能会被吉隆沟彻底“切穿”。但它的劣势在于海拔变化过于猛烈,由北向南4200米降到了不到2000米。而铁路对坡度是有限制的,如果完全沿着峡谷修建,坡度会达到23‰,根据沿线的地质资料,部分区段的坡度甚至会大于30‰,超过了电力机车能够牵引的最大坡度。
解决超大坡度问题,可以选择修建齿轨铁路,就是在两条铁轨中间增加第三根带齿的轨道,可以与机车底部的齿轮啮合,极大地增强了列车的爬坡和制动能力,国外已建成的齿轨铁路最大坡度已达480‰,对付吉隆沟当然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