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搞定谷歌的拉里佩奇,十几年却搞黄了飞行汽车。
一个多世纪以前,莱特兄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Kitty Hawk)成功试飞「飞行者一号」,首次将人类带离地球表面。2015 年,一家创业公司命名为 Kitty Hawk,将目标瞄向「飞行汽车」。
Kitty Hawk 的出生自带光环,它的创始人,是领导了谷歌无人车 Waymo 和 Google Glass 的塞巴斯蒂安·特伦(Sebastian Thrun)。更受关注的是它背后的超级金主——福布斯富豪榜前十常客、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
这并不是佩奇首次涉足飞行汽车,早在 2010 年,他就招募了特伦和斯坦福大学航空航天教授伊兰·克鲁一起开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家名为 Zee.Aero 的公司,在 2015 年并入 Kitty Hawk,共同构成佩奇的飞天汽车梦想。
但是不久之前,Kitty Hawk 宣告即将关闭。内部消息人士称,他们已经停止了 Heaviside 的研发工作,一些员工也在被解雇后领了四个月的工资。
所幸波音公司随后表示,几年前 Kitty Hawk 和波音联合成立的子公司 Wisk 不受影响,归入 Wisk 的 Cora 系列产品的研发将继续。Kitty Hawk 仅剩的项目,留在了和波音的合资公司里。

Kittyhawk 发推文宣告停业 | 来源:Twitter
对于处在行业早期的 eVTOL 从业者来说,一家明星公司的陨落带来不小的震动。在 Kitty Hawk 关停的推文下,一位网友评论,「虽然这对一个先驱和领导者来说是遗憾的,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个好的决定——把资源集中在最有前途的模式上,因为一家公司不可能永远设计验证机。」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对的,那就都试试
2000 年,发明家保罗·莫勒(Paul Moller)发表了一个有关飞行汽车的演讲,拉里·佩奇走上前去,对这个概念表达出了极大的兴趣,却也怀疑技术实现的可能性。莫勒没把佩奇说的太当回事,当时后者还只是一个 20 多岁的工程师。
2009 年,烧光了积蓄的莫勒也没能造出飞行汽车,无奈宣告个人破产。行业眼看就要陷入低谷,随着特斯拉的崛起,电动机和自动驾驶技术让飞行汽车迎来转机,NASA 研究员摩尔提出电动飞机的概念,再次点燃了极客们的热情。
一群工程师为了一个电动飞机项目的募资聚在了一起,其中就有创办了 Joby Aviation 的乔本·贝维尔特(JoeBen Bevirt),以及拉里·佩奇。
一年后,佩奇注资创立了 Zee.Aero。2015 年 9 月,他们又启动了 Flyer 和 Heaviside 项目,于是另一家公司成立,取名为 Kitty Hawk。
虽然注册成了两家公司,但其实 Kitty Hawk 里有 Zee.Aero 的老员工,两家的办公室距离也不过半英里。以至于 2015 年 Zee.Aero 并入 Kitty Hawk,更像是内部竞争与团队重组。

上图为 Z-P2,下图为 Flyer | 来源:Hittyha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