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q8.q578.com/ef/1115/0d026b442173e4f6.jpg)
“HTWO广州”是现代汽车集团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即将竣工投产。
丰田、现代一直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主力军。现在,随着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启动,两家车企均在内地建设研发生产基地,希望吃到中国氢能政策的红利。
![](http://imgq8.q578.com/ef/1115/70d095ac9faa1e4a.jpg)
乘用车产品上新,TO C运营开启
“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是中国氢能燃料电池的特色和优势,与十年前纯电动轿车类似,正在引领国际潮流。”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根据国际能源署2021年的统计,全球燃料电池商用车基本都是在中国推广的。
不过,今年,中国汽车市场有了新情况:氢能乘用车的消息多了起来。
![](http://imgq8.q578.com/ef/1115/c6fb6c969d78ce7b.jpg)
7月,长安深蓝发布氢燃料电池轿车SL03氢电版,售价69.99万元,续航里程730km,馈电氢耗可低至0.65kg/100km以下,还可实现3分钟补能。
![](http://imgq8.q578.com/ef/1115/5809d1613166abc6.jpg)
9月,丰田中国宣布今年年末将首批进口50辆第二代MIRAI,并通过广汽丰田渠道在中国销售,售价74.8万-75.1万元。第二代MIRAI配有3个储氢罐,一次添加氢气约3分钟,可实现近800km续航。
![](http://imgq8.q578.com/ef/1115/2869c34078fc4725.jpg)
11月,第五届进博会上,现代汽车展出了采用氢燃料电池驱动的现代NEXO中国版。它是现代汽车集团根据中国法规标准开发的氢燃料电池车,将在年内正式引进中国。
尽管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接二连三传来消息,但其私人销售短期内还不会启动,倒是网约车运营率先开启了。
2021年10月,广汽集团旗下首款氢燃料电池车AION LX Fuel Cell就在广州开启示范运营,投入10辆车,广汽集团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承接运营。
![](http://imgq8.q578.com/ef/1115/0aec863a552a3669.jpg)
2022年9月底,上海首批氢燃料电池网约车正式上路,首批80辆车为上汽大通MIFA氢燃料电池MPV。车辆投放于上海虹桥区域,由上汽集团享道出行运营,在上海石油青卫油氢合建站加注氢气。
这些车辆搭载捷氢科技启源P390燃料电池系统,系统功率达92kW,体积功率密度达3.8kW/L。3 5分钟即可加满6.4kg高压氢瓶,氢耗为1.18kg/100km,续航里程可达605km。
今年9月26日,丰田表示,计划将111辆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工作的氢燃料电池车MIRAI,通过广汽丰田在北京、上海、广州、佛山开展包括短租车、网约车、专线巡游车在内的大规模示范运营互动。
除了氢能汽车,氢能自行车的示范运营更早一步。
![](http://imgq8.q578.com/ef/1115/284ab2be380f0384.jpg)
9月28日,永安行氢能自行车Alpha系列上市。这是国内首款面向消费端大规模量产的氢能自行车,售价12800元,包含5年500瓶供氢服务。0.7L储氢器支持连续骑行2.5小时,10秒就可以换氢,续航里程55km。
在推出Alpha之前,永安行已经有了共享氢能自行车的运营经验。去年12月,永安行启动氢能自行车系统,将1000辆氢能共享自行车投放江苏常州开展运营。
此外,攀业氢能、氢哇出行等企业的氢能自行车也已经投入度假区、公园运营。
通过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出行场景让消费者对氢能动力不再陌生,这对于后续私人消费市场的启动是一步重要铺垫。
加氢站是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网约车作为集中运营的乘用车辆,可以在相对集中的站场区域建设加氢站,以解决加氢问题,是氢燃料电池在乘用车领域批量应用的良好切入点。”明天氢能董事长王朝云告诉汽车商业评论。
他认为,如果在乘用车私人销售市场广泛布局,仍需要更充足的加氢站点、更便捷的加氢服务半径来支撑。“随着各地政府与能源企业加氢站规划的不断完善,预计3-5年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私人市场将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