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人心,其实是自然教育的一部分。珊瑚的生长速度实在太慢了,鹿角珊瑚属于在珊瑚中生长速度较快的类群,以霜鹿角珊瑚为例,其每年的生长速度是2—3公分,十年过去,在不受气候影响的情况下也只能长20—30公分,成为海洋生态的一分子。靠人为播种的一点珊瑚哪里够呢?
王晓勇反问道:“如果真的做好了公众教育,公众不再坐旅游观光船下网捕捞,去海边少制造一些塑料瓶瓶罐罐的垃圾,那海洋是不是会变得更好一点?”面向公众的海洋知识教育甚至可以从最小的问题开始,“碰到一个人问问ta,珊瑚是动物还是植物?也许会有人回答是植物”。
又或者,它并不单纯是一个植物还是动物的问题,重要的在于感知。程珂珂也是做实验时才对珊瑚的动物属性有了直观感受。在实验室里,只要环境温度不够舒适,或是接触到不利的化学物质,珊瑚就会开始吐白色粘液,这是它“表现的应激反应”,像产生一圈保护层一样将自己包裹起来。而在海里,人类在参与涉海活动时涂的防晒霜与化妆品则会时刻让珊瑚处于受刺激的应激状态,影响珊瑚的正常生存。
面对如此脆弱的生物,程珂珂总有一份呵护幼苗长大的责任感。又是一次台风过后,潜爱志愿者们将刮掉的珊瑚小残枝重新绑上苗圃。她隔两三个月再去看,曾经只有纽扣大小的珊瑚如今长出了明显的骨骼,而生长端还在一点点持续变大。
要看到珊瑚们真正成型的模样,可能还得一两年。但多花点时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她说,“这种时候我感觉自己真的能救它们诶。”这样小小的成就或许就够了。
▲ 在苗圃上种珊瑚。图 / 受访者提供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