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清零的P2P,银行存款的不再保本,银行理财的收益为负,信托基金私募基金的接连暴雷,每一件微观的惨案都在时时刻刻的警醒世人。
很多人在问怎么办?
有没有更好的赛道可以对冲?
股市红利可不可以完全代替?
笔者可以用十年的经验告诉各位,杠杆翅膀全面折翼之时,就是大多数人无资可投之时。
中国资本市场的红利大概率只是个结构性的机会,跟20年放水宽松的回撤相比,也许就是个小小的反抗。
只不过这个反抗在当下的历史周期里弥足珍贵。
天量的资本拼了命的抢人民币核心资产就是这个逻辑,但这个红利兑现也只是一个大周期里的“小浪花”。
救不了所有人。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
这个世界货币周期的波涛汹涌,已经远超我们所有人的想象,世界三大水龙头全面放水的20年,它的浩瀚不比太平洋大西洋水势小。
3
这些年,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鼓励扩大直接融资。因为任何一个创新主导的经济体,都是直接融资占主体,银行不可能拿储户借给自己的钱,去支持九死一生的创业者们。
追求财富的内生动力,叠加国家战略外在需求,资管江湖的兴起,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
过去短短几年间,从无到有,如今资管已经超越了110万亿的规模。
这是理财的需求端,这个血盆大口的预期普遍在年化10%以上。
现实的增量财富能满足进一步的贪欲吗?
难。
一年GDP的增长也不可能超过10万亿。
理财存量如此膨胀的速度,恐怕也只2008年之前,美国影子银行的大爆发能媲美了。美国的影子银行,实际上也就是美国人理财的产物。雷曼兄弟的顷刻之间崩塌也只是这个巨大理财泡沫的冰山一角。
可悲的是,当年绝大多数的浪催主角,今天依然活跃在大家面前。
可以肯定的是110万亿的资管江湖,未来必将告别野蛮生长的时代。
世界三大水龙头关闭,全球杠杆翅膀碎裂之后,一边是金钱的供给这头,活水减少;一边是投资出口那端,杠杆压缩。
强制铁拳和周期回撤双击,未来的瓜不会少。
2020年的杀猪盘,理财违约可能只是一个清淡的开局。
那些曾被源源不竭的理财资金,所炒高的各类资产泡沫,其清算的日子已经开始倒计时。其中最大的泡沫,想必浪催们也都心知肚明,那也可能是理财资金最大的去处。

世界各国都为这些旧泡沫的慢慢消化,一拖再拖,设置了过渡期,过渡期内,新产品新办法,老产品老办法。
开发商2023年的“三条红线最后时刻”就是这个道理。
硬着陆,谁都无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