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债券违约
11月10日,地方知名国企永煤集团发布公告称,因流动资金紧张,公司未能按期筹措足额兑付资金,“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额偿付,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一时舆论哗然、市场震惊。
要知道,永煤的债券评级是AAA级、也就是基本没有风险的债券,可居然因筹不够10.32亿的到期本息而违约。更让人惊讶的是,在时隔不到一月之前的10月20日,公司才刚刚发行了一只“20永煤MTN006”的债券。
其实,大型企业批量违约的苗头在10月下旬已经显现。
先是辽宁知名国企华晨集团发行的、总额约10亿的“17华汽05”私募债出现违约,紧接着是沈阳盛京能源的两只存续PPN(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违约,再之后是青海国投宣布对处于赎回期的永续债不实施赎回。
无独有偶的是,紫光集团对自己发行的永续债出现大幅下跌后同样宣布不实施回购…永续债真的变成了“永远持续的存在”,直至蔓延到永煤集团的信用债违约。
这些年,在金融去杠杆、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僵尸企业的政策引导下,一向被认为是绝对安全的高信用等级债券正面临信仰崩溃的局面。
据统计,自2015年央企——保定天威集团债券违约以来,截至目前我国已有约10家央企出现了债券违约、涉及金额538亿元。同时,还有27家地方国企违约、涉及金额696亿元,22家信用评级AA+以上发行主体出现了债券违约、9信用评级AAA+的发行主体出现了债券违约。
可比起银行债务违约来说,以上国企的违约似乎只是“小巫见大巫”。
11月13日,包商银行发布公告:因央行和银保监会认定该行发生“无法生存触发事件”,将对65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实施全额减记。
什么意思呢?
二级资本债是商业银行为充实资本金而发行的债券,其受偿权在股权之前、在一般债权之后,购买人多为其他商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
发生“无法生存触发事件”和“减记”的人话翻译就是:公司破产了,欠的债不还了!
前有高评级企业信用债违约,后有银行类利率债违约,资本市场一下子炸了锅:债券还能买么?!别自己成了接盘侠,雷千万别被自己踩了。
02
连锁反应
一系列地方国企债权违约及包商银行的二级债全额减记,对债券市场产生了巨量冲击,就如同推到了多米诺骨牌、影响连绵至现在。
首先是这些违约企业的其他信用债出现了大幅下跌,再之后连带着类似的未违约债券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
如:同是地方国企的信用债、同是资源类企业的信用债、同是弱省份企业的信用债等,而普通投资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手持的债券基金净值出现了大幅下跌。
▲信用债违约风险冲击下的债券基金一览
华泰证券管理的一只中短债基金,在信用债违约风险冲击下、一天的净值竟然跌幅近9%!其他受波及的债券基金都有4%左右的跌幅……债券基金居然跌出了股票基金的感觉,也算是资本市场的一大奇观。
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NO!NO!
因为投资者对信用债违约已闻风丧胆,所以计划新发的企业信用债不得不延后发行、甚至直接取消发行…短期涉及债券20余只、涉及金额200余亿元。
这种影响有多大,不是债券圈里的人是没有切身感受的。要知道企业的信用债大多是连续发行,且发行债券的资金很大一部分用于还债、尤其是即将到期的信用债。
什么意思呢?就是用发行的新债、去还到期的旧债。
除了债券难以发行之外,即使能发行、其利率也非得高。近几日发行的信用债当中,有的利率已高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