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从统计表当中,通过刚才延迟推算的方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来自2011年~2030年的劳动力变化数据。
从2011年开始至2030年止的19年时间里,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将一直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而每年新增退休人口则会与之相反。

根据已有数据计算,我国如果在不实行延迟退休政策的情况下,未来的9年当中,我们将损失劳动力人口总计为8393.4万人。
而目前整个日本可用劳动力人口总量仅为9000余万人。
这意味着我们将在未来十年当损失接近一个日本的劳动力总量。
如此一来,“高速瘦身”造成的结构性垮塌,将成为未来劳动力变化的主要特征。
尤其是未来2022~2023年,更是将呈现出“熔断式崩溃”的状态。
两年之内损失的劳动力,将比过去十年期间增加的人数总和还多13%!
可以说,15年千股熔断的场面,在这次断崖式崩溃面前,真的只能算是个小玩闹!

大量人员集中退休,而新兴劳动力不足以弥补缺口,这造成的不仅仅是劳动力短缺的表面困局,更是生产与消费结构的硬性改变。
商品和价值是需要通过劳动和生产进行创造的,在这个劳动生产的过程中,人们获得收入并进行有限的消费。
一个人只要还在从事生产劳动工作,那么他所获得的收入是一定会高于自身支出的。
哪怕是进行信用透支或者举债的方式进行消费,也是通过抵押未来生产力进行的提前收入。
在未来,这些抵押生产力都会通过“还款”和“利息”的方式进行抵偿。
不论如何,一个人是无法消费根本不存在的收入的。
所以生产人群在社会的宏观定位当中必然是“储蓄净流入”人口。
而退休后人群,正该是享受晚年的时候,只有极少数人群会通过返聘或者创业等方式二次加入生产端。
大多数人在退休后就会成为市场净消费群体,在宏观经济定位中形成既定事实的储蓄净流出。
社会净储蓄量减少,社会净支出增加,净消费人群体量暴涨,而生产端结构发生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