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5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便承担了转型的重任。
但这远远不够,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远远不足。数字经济的潮流,正在把毕业生、年轻劳动力推向东南沿海,中部地区的产业破局,还需加大改革的力度。
因此,文件也提及“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探索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行模式……选择武汉等有条件城市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加快武汉信息光电子、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洛阳农机装备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新培育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
合肥、武汉被重点提及。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合肥跑的最快。依靠过往对液晶面板、内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风险投资”,赢得一片好评。
郑州、长沙、南昌、太原城市,确实需要加快速度,跟上合肥的脚步。
2
尽管中部只有6个省份、6个省会城市,但文件的侧重点也很明显。
从省会城市被提及的次数看:郑州9次、武汉8次、合肥7次、南昌6次、太原6次、长沙4次 ,郑州、武汉仍是中部最重要的两个城市。
文件对区域发展是这么说的:
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重点,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内城市间合作。
支持武汉、长株潭、郑州、合肥等都市圈及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培育发展南昌都市圈。
加快武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强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洛阳、襄阳、阜阳、赣州、衡阳、大同等区域重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
2个国家中心城市、4个区域中心城市、6个副中心城市,中部地区的城市能级,就此定调。
从城市群来看,只有两个重点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位,显然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