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部最强城市,武汉自然还是第一。但疫情的冲击,加上郑州的发展速度和地位提升,武汉的压力可想而知。
3
从2006年支持中部崛起的第一份纲领文件出台,至今已经15年过去,中部地区的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但众多政策并没能改变“孔雀东南飞”的趋势。
2020年,中部地区人口占全国25.83%,相比六普时下降了0.79个百分点,而东部则上升了2.15个百分点。
2020年,中部地区GDP占全国21.8%,相比2010年时的21%仅提升了0.8个百分点。

不是中部六省不努力,是东部给的实在太多了!
而在执行层面,中部更为尴尬。中部崛起长期没有更高层的协调机制,中部六省内部长期缺乏合作,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合力。
这也使得中部崛起的声量,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还得从区位因素说起。中部地区纵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覆盖地区的气候、生活习惯、产业结构都差异巨大,导致没有合作的着力点。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群和中心都市圈时代。城市群和都市圈,作为更小尺度的区域单位,比东中西部这样的宏大概念,无论是政策的协调灵活度,还是人口、资金技术的流动性,都更具有优势。
现实也摆在那里:
安徽、合肥对中部地区始终没什么认同感,拼尽全力向东,紧紧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2016年,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铜陵、池州、安庆和宣城等8个城市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城市群;2019年,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7个安徽城市,也被纳入长三角。
至此,安徽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四省之一,东进梦想得以实现!
而武汉、长株潭、南昌,则因为同时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尽管三个城市联系不算紧密,但与郑州、合肥、太原的交集,更是稀疏。
作为覆盖多个省份的中原城市群,郑州一个单核心更显孤独。随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郑州开始东西向联动,和西安、济南走动频繁。
而太原这个小透明,也只能无奈地向北求救,早在2018年山西就积极融入京津冀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