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好比战争年代,我们就是一个“枪不过三五条、人不过十七八的”的游击队,如果将自己的博弈目标从“保存自身、小占便宜”,转变为“与敌主力决战”的话。
不论这种目标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转变,其结果必定凄凉。
所以,当我们研究如何通过博弈的手法,从主力手中获得利润的时候,明白“目标与行为的统一性”,无疑是一个大前提。
所以,我们必须理解的首要内容,就是如何“如何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博弈”,而不是跟着主力或者市场进行游荡。
当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必然以自身的行为和利益出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向下讨论,如何做到以弱胜强,切割利润了。
2
在讨论以弱胜强之前,请允许我讲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也是一场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博弈。
在《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当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做《田忌赛马》。
故事很简单,就是说有一天齐威王发神经,为了显摆自己的马厉害,非得拉着大臣田忌跟自己玩赛马。
而田忌作为士大夫,他手里的马自然是比不得大王的。
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孙膑给他出了个好主意。
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大概意思是说,你就拿自己最弱的那匹马跟大王的好马比,把他最强的废掉以后,再用自己的上等马打他的中等马,用中等马打对方的下等马。
结果大家都清楚的,孙斌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生动的结论,那就是:强者不一定胜券在握,而弱者也不一定必输无疑。
田忌通过成功的多项博弈地赢下了比赛。
当然,他也因此被齐王恨上了,后来被整的相当凄惨,不过这是题外话。
我们要从这个故事当中找到的亮点在于:
首先,孙膑并没有将这三场比赛当中的任何一场进行单独罗列,而是将三次比赛视作一个整体进行统筹。
不要小看这个“整体统筹”,它对我们在金融博弈当中能否获胜起到了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要知道:三局“一次定输赢”的比赛,与一局“三局两胜制”的比赛,有着绝对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