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贾鸣镝:斯柯达为何在中国市场日趋边缘化?
提到斯柯达汽车品牌,虽然国内销量不大,却亦曾威名远扬。斯柯达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四家汽车生产商之一,创立于1895年,拥有百年汽车制造历史。2006年斯柯达明锐在上海大众投产,成为继大众和奥迪之后,大众集团旗下第三个在华投产的汽车品牌。2008年末,上海大众再次将晶锐引进中国市场,2009年斯柯达昊锐也被引入大陆,并于同年八月上市,斯柯达昕锐也于2013年4月18日在国内正式上市。自此,斯柯达形成了对A0、A、B级市场的全面覆盖,征战中国市场的大幕徐徐开启。
2012年斯柯达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总销量接近24万辆,占斯柯达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销量表现极为亮眼。与此同时,热销车型斯柯达明锐也已经成为国内车市最具竞争力的A级家轿之一。彼时,有那么一句家喻户晓的话,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由此可见斯柯达品牌性价比之高。
背靠大众集团,拥有德系光环,享誉车界百年,并有着不错的国内市场开局,我们本以为斯柯达可以持续风光下去。但是现实却并没有往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发展.......
销量持续下滑,隐忧已现
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斯柯达销量出现大幅度下滑,尤其当年的1—4月,斯柯达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8.09万辆,同比上一年同期下降24.4%。而在那个4月,整个品牌销量仅为16600辆,同比下滑40.8%,不及当月大众朗逸销量的一半。2019年1-12月在华销量总计28.2万辆,与当时定的50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相差甚远。进入2020年,斯柯达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累计销量达100.48万辆,同比下降19.1%。中国作为斯柯达汽车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上汽斯柯达则给出了17.3万辆的销量答卷。相比起2019年的28.2万辆的销售成绩,上汽斯柯达2020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又同比下滑了38.7%。更要命的是,当家销量扛把子斯柯达明锐仅仅卖了26737台,平均月销不到3000台。这个成绩甚至不如上汽大众朗逸12月份一个月的销量。
斯柯达明锐的没落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整个品牌的凋零,如此不堪的销量表现,让我们不禁想问问,斯柯达究竟怎么了?曾经辉煌一时的新兴品牌为何会堕落成这个样子?接下来,不妨跟着小编一起走进不再光鲜的斯柯达,一探究竟。
缺乏美的设计,品牌力一弱再弱
颜值即正义,如果说早期的斯柯达凭借中庸大气的风格赢得了不少中年消费者的青睐的话,现在的斯柯达则貌似是一直在“致敬”起亚设计师,一直追随起亚的前脸设计,若不是那个车标,远远望去,真得会让人傻傻的分不清。更要命的是,斯柯达作为大众子品牌,自身品牌辨识度本来就很低,那车标相对于其它主流品牌确实差点意思,甚至有点土气。相比大众,丰田的车标,即便拥有百年造车历史,斯柯达还得继续努力。
车标不受喜欢,车型的细节设计也同样不受消费者喜欢。无论是中型SUV科迪亚克,紧凑级SUV柯珞克、还是现款明锐,中控台皆为大量平直线条设计,中规中矩的按钮布置,确实没有什么设计感可言,在消费人群越来越年轻化的当下,这样的内饰设计着实是缺乏吸引力。当然,有人会说,大众也是这种风格。小编想说,大众有VW标,你有吗?
其次,或许因为老款明锐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高光时刻,使得斯柯达有些“膨胀”,2016年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将旗下全系车型的尾部字标从“上海大众”换成“上汽斯柯达”。显然,斯柯达想要改变现状,成为独当一面的独立品牌。但遗憾的是,离开了大众的庇护,仅凭斯柯达品牌的市场号召力,消费者难以为其买单,以致于不仅没能为斯柯达留住“铁粉”,还让斯柯达进一步边缘化。简单总结一下,斯柯达胆魄值得敬佩,可实力还差得老远啊!
“以价换量”不可取,品牌战略出错
去年4月22日,上汽大众斯柯达在线上召开了媒体沟通会,官方宣布了全系产品降价等一系列针对中国市场的全新举措。其中,新车最大降幅达到2.45万元。面对不断下滑的销量,斯柯达采取的是“以价换量”的战略,利用大幅度的降价来换取销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听过一些薄利多销的例子,可是那些案例成功的原因是这些东西往往是生活必需品,汽车通过这一战略又能换来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