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你吃粽子了吗?
在今日头条,许多用户在#晒出我的家乡粽#话题中,分享了家乡的端午美食和背后的故事。
无论南北咸甜,都是家的味道。

图片来自头条用户@老东北美食
1.漂洋过海台山粽,每一口都是思念
头条用户@香港青年HKYOUTH
因妈妈祖籍广东台山,我们家做的粽子一定是台山粽。
台山粽子个头不大,做法却非常复杂。首先,包裹粽子的粽叶是要经过碱水浸泡,彻底清洗干净,通常光浸泡至少也要两天。粽肉不只有糯米,还有去皮的绿豆,混在一起形成粽肉。
馅料方面也非常考究,半肥瘦猪肉是用红楠叶腌制过的,香味非常独特。再配上瑶柱,咸蛋黄和栗子包裹在一起,放进锅里至少煮三四个小时,才得以面世。因味道独特,我从小就很爱吃。长大了才领悟,吃的不只是粽子的味道,而是家乡味。
位处广东西部的台山市,别称是“侨乡”。近二百年以来,从中国走向世界各地发掘商机的人潮中,有一大部分是来自台山。当年漂洋过海打拼的华侨,一去便是十数载。每当节庆更是孤独,之所以能让他们坚持下去,靠的就是信念,每一口家乡的味道,代表着每一个思念。

头条用户@香港青年HKYOUTH妈妈亲手做的台山粽
2.记忆中的端午,是跟外公学编织
头条用户@表里如一山茶花
儿时端午节,记忆深刻的就是用棕皮编织笼子。外公砍回一些棕树叶子,我们就开始忙活了,先把硬的筋撕掉,把棕皮一片一片撕下来,把翠绿的一面对折在外面,就开始学习怎么编织了。开头用四条扣成一个井字,我都学了好一会。
编好了就跑去跟外婆学包粽子,像模像样拿了一片粽叶转成锥形捏在手掌中间,舀了一点糯米放进去,再把后面的粽叶往前折盖起糯米,尽头处折尖就像外婆的小脚。最关键还是绑粽子,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嘴里咬着一条棕皮的一头,另一头绑在粽子上。可惜我只学了点皮毛,折和绑都出了问题,包的粽子很丑,就像一个怪物。
小时候家里穷,平常吃不到糯米,端午节才能吃到又香又软的粽子,还有蜂蜜。那是外公养的家蜂,记忆里那一天走路都带着风。
3.炸大油饼、做醪糟的北方端午
头条用户@撕一片云彩
炸大油饼和做醪糟是端午节最美的吃食。小时候,北方的农村没有大米,更别说粳米江米了。家家户户都是吃各种面,唯一的米是黄米。
我妈不太会做香包,就用白色的、黑色的绸布做几个小老鼠,嘴巴上吊几根丝线,绣一个小圆眼睛,里面装上香草,香包就完工了。
我上小学后,她就把香包戴在我衣服里面,刚走进学校门,就被同学揭起衣服,一把揪跑了。好在手腕上、脚腕上的花绳子还在,我们围在一起,比谁手上的花绳子好看。
下午回家,我就能吃上大大的炸油饼了,还有一碗用燕麦做的醪糟。这样,端午节就算是过了。

图片来自头条用户@小花是只猫呜咪
4.关于五彩绳变蛇的传说
头条用户@端庄山雀D2
连续好几年,端午节前搓五彩线绳,几乎成了我最牵挂的事。
快到端午节,我会提前好几天把红黄蓝白黑五色彩线一根根捋好,再合到一起,放在腿上用右手轻轻搓,五根线慢慢缠绕在一起时,左手拿着线的一头慢慢抽出 ,一根五色小彩绳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