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搓好的五彩绳剪成一小段一小段,认真系在妹妹的手腕、脚腕上,告诉她:戴好了,可别摘下来,等到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再剪下来,放到小水沟里冲走,它会变成小蛇的。
这样的传说,我和妹妹都坚信不疑。妹妹也很配合,伸出小手小脚让我给她系上,系好后,兴高采烈地向大人炫耀。

图片来自头条用户@清浅岁月123
5.杠蛋大比拼,不破者胜!
头条用户@文一史二
说起我的端午记忆,印象最深的要数童年时的杠(gáng)蛋了。
杠蛋者,南昌方言,意为踫蛋、撞蛋,双方各执一枚煮熟的蛋,鸡蛋、鸭蛋均可,鹅蛋较为少见,以两头相踫撞,破者败,不破者胜。
到了端午节这天,一大早怀揣着家里煮好的蛋,“杀”到学校,和班上的同学一较高下。此情此景,历历在目。
6.长大后,我接替父亲划龙舟
头条用户@大林李游
端午节在我的记忆中,最重要的是划龙舟。
2015年,老家恢复龙舟赛的第二年,我回去参赛了。这是我成年后第一次划龙舟。爸爸说年纪大了,不能划,让我上。
那时,我也已为人父,小时候在岸边看爸爸划龙舟,最盼的是龙舟回岸时派发点心:包子,汽水,水果罐头,饼干,那时可稀罕了。现在,父母年龄大了,他们二老还有我的孩子,在岸边看我,等我返回。那一刻,我很有触动,现在我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不再是小孩。
看今天,忆从前,地方还是那个地方,但也变了样,真的很怀念小时候的糖精汽水,5毛钱的八宝雪糕,还有录像厅里的香港武打片。

图片来自头条用户@红贝琳
7.爸妈走后,端午不再热闹
头条用户@舒利7329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父母还健在时,端午节在我们家,是非常热闹的。这一天是爸爸的生日,每一年我们哥五个都要到妈爸家里来为老人家祝寿。有的给钱,有的买生日蛋糕,有的买衣服,还有买菜的,总之谁都有礼物送,那一个热闹。
这一天妈妈也是最高兴、最累的一天。家里人多,吃饭得准备两桌的量,妈妈都是提前准备好桌子上的饭菜,一弄就是十多个菜。妈妈总是怕累着我们,都提前干好。妈爸操心了一辈子,什么事都为儿女考虑,想起他们二老心里就酸酸的,现在他们都离开了,热闹的场面没有了,再想吃妈妈的饭菜也不能了,剩下的就是回忆了。
祝愿天堂里的爸爸妈妈安好!

图片来自头条用户@舒利7329
8.无论南甜北咸,都是家的味道
头条用户@老东北美食
我离开黑龙江也有几年了,很是怀念老家的过节气氛。吃煮鸡蛋、做打糕、挂葫芦、系五彩绳、踏青、插艾蒿各种活动少不了。
东北老家喜欢吃粘米饭,诸如年糕、粘米饭、豆面卷子粘、豆包,百吃不厌。粽子更是少不了,东北老式粽子是粘米做的。
都说粽子南甜北咸,可表达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吃粽子除纪念意义外,也成了一种相聚的寄托。
现在回老家不方便,就自己做一些粽子,自己包,自己煮,就是家乡的味道。

头条用户@老东北美食制作的家乡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