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国不可一日无君,不能说因为皇帝绝嗣,明朝就得改姓了。毕竟朱明皇族那么多人,朱祐樘这一脉断了,那就换一脉嘛。当时朱厚照虽说没有亲兄弟,但堂兄弟还是有一大把的。

他爷爷朱见深可比朱祐樘风流多了,所有的子女加起来近二十位。按照血脉亲疏和长幼有序的原则,朱见深四子兴献王朱祐杬一脉血脉最近,排序最高。所以朱祐杬独子朱厚熜乃是最有资格继位的。
于是,身在江南的闲散王爷朱厚熜,突然接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坐上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皇位。公元1521年5月,朱厚熜正式登基,并于次年改元嘉靖,是为嘉靖皇帝。
朱厚熜登基时年仅十五岁,不过还只是个孩子。而且在此之前,朱厚熜作为宗室旁系,与皇位本无缘,所以对于帝王权术的运用并无多少经验。在以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朝中大臣们看来,这种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小皇帝,还不是任由他们摆布。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朱厚熜这个乡下来的毛头小子,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还没正式登基,就已经和杨廷和等人,因为继嗣、继统问题而爆发冲突,最终演变成了历时三年半之久的“大礼议之争”。
双方的第一轮冲突爆发于朱厚熜登基前夕。当时朱厚熜已经被定为新君人选,从封地前往京师走程序。结果走到京城郊外时,却停了下来,不再往前走了。原因是朝廷礼官建议他从由东安门入城,暂居于文华殿,然后等着参加登基大典,这是典型的太子规格。简单来讲,就是要让朱厚熜以太子的身份去继位。
朱厚熜对于这个操作自然是拒绝的,他和朱厚照明明是平辈的堂兄弟,为何要降低辈分去给人家当儿子。

朱厚熜直言道:你们请我来是当皇帝的,不是当太子的。即便还没有正式登基,那你们应该用皇帝规格迎接。
“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在朱厚熜的坚持下,最后太后做主,答应让朱厚熜走大明门入城,冲突才得以化解。
值得一提的是,朱厚熜这一次其实是在借题发挥。双方爆发冲突的根源并不是在于礼仪规格的高低,而是在于身份嗣统的分歧。在此之前,就有礼部的官员告诉朱厚熜,登基之后要改嗣统,即尊孝宗朱祐樘为皇考,而自己的生父兴献王则要改称皇叔父。
其理由也很简单,就是为了维护皇室血脉的正统性,延续嫡系大宗的传承。因为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度,有着继位资格的嫡长子一脉乃是大宗,其余的则为小宗。如果把皇族比作一个大树,那么大宗就是主干,小宗则是分支。小宗断了没什么,大宗断了这棵树可就得没了。

所以,从宗法礼制上来讲,礼部的这个建议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朱厚熜就是不答应,在他看来,亲爹就是亲爹,改称叔叔是什么道理,我可不愿当那个不孝子。
由于当时朱厚熜还未登基,这件事儿也不能直接先讨论。所以城门之外的这次冲突,算是双方的初次试探。虽说结果以朱厚熜小胜而告终,但对于杨廷和而言,这场输了也没什么,毕竟迎立新君才是正事儿。
待到朱厚熜登基之后,杨廷和才真正开始亮大招。一般来讲,新君继位后的第一件事,那就是要给先人们议谥追封,盖棺定论。所以,关于兴献王的身份称号,自然而然的被抬出来商议。
此时杨廷和就开始出招了,他带着一众大臣们向朱厚熜进言,表示他应该遵循古制,继承大宗嗣统,改尊生父兴献王为叔叔,尊生母蒋妃为叔母,以侄礼侍之。

杨廷和弄出的阵仗可不小,光附议的大臣都有六十几位。而且杨廷和还放出话来:“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朱厚熜没想到自己这刚即位,就被人家给来了一个下马威。
不过朱厚熜并没有就此妥协,他一方面用起“拖”字诀,和杨廷和等人周旋。另外又找了一个叫张璁的进士充当工具人,由他上书提议,用一套“继统不继嗣”的理论来解除危机。
所谓“继统不继嗣”,就是朱厚熜这次只是来继承皇统当皇帝的,而不是继承皇嗣给人家当儿子的。所以站在尊崇生父,尽以孝道的角度,嘉靖皇帝是可以尊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并给他在京师立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