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朱厚熜为了祭祀自己的父亲,专门建了个世庙,用来单独祭祀,而他的生父虽然被追封为皇帝,但根据明朝的祖训,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是不能称宗入太庙的,所以暂时不能进入太庙祭祀,后来扬州府同知丰坊为了巴结嘉靖皇帝,上了一封奏书,请皇帝以孝道为由,恢复古礼,建明堂,把生父抬入太庙配上帝。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
这事一出,朱厚熜当然愿意了,于是朱厚熜下旨让大臣开始议论,如何操作?最终搞了一个方案出来:就是启用明堂祭祀。明堂是天子之庙,是祭祀的神圣场所,代表着君权神授,最早在周朝史书中大量出现,武则天时期曾经修建过,后被烧毁,又重建。
明堂祭祀需要一个神主,也就是主祭,需要祖先中很有威望的人来担当,周朝时期的明堂祭祀是以周文王来配祭的,如果要启用明堂祭祀,就得先找一个主祭,那么在这么多祖先中找谁呢?
嘉靖皇帝朱厚熜最终选择了朱棣作为主祭,但是朱棣的庙号是太宗,如果要成为明堂主祭必须要改庙号,改成后缀为祖的庙号,于是朱厚熜就自作主张把明太宗朱棣的庙号改为明成祖,这样就能重启明堂祭祀,然后再给自己的生父献皇帝朱祐杬上了一个睿宗的庙号,这样就能入明堂祭祀了。

献皇帝朱祐杬
明堂的本质也是祭祀的庙,明朝的祭祀礼仪繁杂,有太庙祭祀,有郊祭,现在又增加了一个明堂祭祀,献皇帝朱祐杬之前不能入太庙,一是因为没有当过皇帝,二是没有庙号,现在有了庙号,又能进朝堂祭祀了,然后朱厚熜再把生父献皇帝朱祐杬转入太庙就容易了。
换句话说,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把自己生父请进太庙,用了一个曲线的办法,他不是直接给生父立庙号,请入太庙,而是先弄了一个明堂祭祀,把朱棣作为成祖,先把献皇帝朱祐杬请入明堂,最后再入太庙,不得不佩服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执着、忠孝与聪明,他给朱棣改庙名的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解决自己生父进太庙的问题,这就是朱棣庙号由太宗更改为成祖的原因,之后明朝的史书都不再称朱棣为明太宗,而是改称为明成祖了。
还能有谁?我修仙皇帝朱厚熜呗!

在电视剧《古董局中局2》的开篇,有这么一段剧情。说是一个贩卖假文物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警察拿出一件收缴的瓷器给主角许愿鉴别,然后许愿一眼就瞧出来,这是一件赝品。
因为在这件瓷器的底部,写着两行字为“大明洪熙元年成祖遗制”。这里的“洪熙”二字,指的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年号;而“成祖”二字,则指的是朱高炽他老爸,明成祖朱棣。所谓“遗制”,则指的是死者生前的制作物。
所以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这件瓷器乃是朱棣在位时开始烧制的,但瓷器还没烧好,朱棣就挂了。然后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继位,改年号为洪熙,这时候瓷器才烧好。简单来讲,这就是一个大明洪熙元年的古董。

表面上,这瓷器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却有一个大破绽。因为在洪熙年间,朱棣的庙号并不是“成祖”,而是“太宗”。直到百余年后的嘉靖年间,朱棣的庙号才被嘉靖皇帝改为“成祖”。
所以,这件在洪熙年间烧制的瓷器,是不可能称呼朱棣为“成祖”的,除非是假的。
根据这个知识点,其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些凡是在嘉靖以前称朱棣为“成祖”的古玩字画,都可以直接视为赝品。
那么问题来了,原本是“明太宗”的朱棣,为何后面会被改成“明成祖”?这就得从明朝著名的“大礼议”事件说起了。
公元1521年4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享年三十一岁。由于朱厚照生前未曾诞下子嗣,所以在他驾崩之后,找谁来继承皇位就成了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仅仅是朱厚照绝嗣也就算了,大不了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从朱厚照的兄弟里面再去找一个来当皇帝。然而,朱厚照却是独子,并无骨肉兄弟。没办法,朱厚照的老爹朱祐樘是个非常专一的人,虽说生平政绩平平,但人品却是没得说。
明明是可以坐拥三宫六院,却非要提倡一夫一妻制,独爱张皇后一人。再加上朱祐樘死得早,三十六岁就挂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传宗接代。最终,朱祐樘就只剩下朱厚照这一根独苗。随着朱厚照的英年早逝,朱祐樘这一脉也就绝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