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七庙都满了,后面的皇帝死了怎么办呢,那就“亲尽则祧”,意思就是按照血缘的远近,将最远的那位皇帝祧出来,安置到太庙后面的祧庙中。举个例子,周穆王之后是周共王,如果周共王要进入太庙,那就将周文王的牌位挪到祧庙中,这样周共王就能配享太庙了。但我们知道,周朝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二人建立的,所以文武二王和始祖一样,都是百世不迁的。
简单了解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明朝的宗庙制度。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天子七庙改成天子九庙,到明宪宗朱见深时期,九庙全部填满,分别是:德祖、懿祖、熙祖、仁祖(朱元璋追尊的四位先祖)、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
宪宗死后,太庙第一次出现了需要祧迁的情况,礼部就制定了一个方案,从懿祖开始出祧,然后是熙祖、仁祖,至于德祖朱百六,他是老朱家能找到的最远的先祖,万世不祧。
等到嘉靖帝朱厚熜(cōng)继位时,太庙的情况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yuán)的儿子,因为武宗无后,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才当上皇帝的,继位之初就因为谁是皇考(宗法意义上的父亲)的问题与大臣们爆发大礼议之争。过程就不说了,结果就是朱厚熜赢得胜利,认孝宗为皇伯考,追尊生父朱祐杬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当然,仅是追尊为皇帝还不够,朱厚熜还想将朱祐杬抬进太庙,只是这事不能着急。

朱祐杬在朱厚熜没当上皇帝前就死了,现在被追尊为皇帝,自然是要进太庙的,但毕竟是追认的,大臣们一直都是反对态度。嘉靖十年,朱厚熜另辟蹊径,将德祖祧迁到祧庙,并在太庙边新建了一个祔庙奉祀朱祐杬。嘉庆十七年,朱厚熜又提议按古制修建明堂(现在的天坛祈年殿),顺便给朱祐杬上个庙号以祭祀上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请复古礼建明堂,加尊皇考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上帝。”
上了庙号,自然就可以进太庙了,大臣们都知道朱厚熜的小心思。礼部尚书严嵩插科打诨,说什么明堂制度太古老了,具体怎么定也说不清楚,如果按功德论,应该由朱棣配上帝,如果按亲疏,朱祐杬也不是不可以,但庙号不能上,从来就没有过没当皇帝而称宗进入太庙的,如果硬要将朱祐杬抬进太庙,他在天上也会不安。

朱厚熜看到严嵩的奏折后,批文再议。结果有个叫唐胄的户部侍郎不怕死,写了一道奏折,认为如果要建明堂,那只有朱棣最适合配上帝。朱厚熜大怒,心想动不了严嵩,还搞不定你个小小的户部侍郎,于是将唐胄送到锦衣卫大牢里去了。
打了唐胄这个出头鸟,其他大臣也老实了许多,最后还是同意给朱祐杬上庙号,并在明堂配上帝,并将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作为落选明堂的补偿。
睿宗朱祐杬要进太庙,自然要祧迁一位皇帝,太祖朱元璋万世不迁,成祖朱棣有“再造之功”,和周文王、武王一样,也是万世不迁,被祧迁的自然是仁宗朱高炽了。
整个嘉靖朝,经历了武宗入庙,德祖祧迁,睿宗祔庙,太宗升祖,仁宗被祧,睿宗入庙,最后形成了八庙八世。

朱厚熜死后,以世宗入太庙,穆宗朱载坖(jì )将睿宗和孝宗算作同一世,将武宗和世宗算作同一世,形成了九庙七世的格局。

综上,嘉靖帝给朱棣改庙号,并不是因为庙号名额满了(德祖祧迁后,已空出一位),而是嘉靖帝为了让自己生父进太庙而对大臣们做出的妥协。
朱厚熜《明堂或问》:
“问曰:太宗功兼创守,将何以报之哉?”“答曰:我太宗当皇祖初定之中,又值建文所坏复兴起之,便是再创一般。今同太祖百世不迁此,乃报崇之正。然称号太宗未免无异于列圣,当以祖字列之,庶见其宜也,此人情之真焉。夫何谓古以祖有功而宗有德,令概以宗尊之,太宗所谓有功者焉可同宗称之,此当别之者也云。”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唐高祖后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后有宋太宗赵光义,明太祖后面怎么跟了个明成祖?明朝这唱的是哪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