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宫女当中,像《延禧攻略》中魏璎珞一样能被皇帝宠幸,从宫女变成后妃的人是极少极少的;而还有一部分宫女会被皇帝赐婚给自己亲近的大臣,就像《延禧攻略》中乾隆将尔晴赐婚给傅恒一般!
大部分宫女在宫中当差时间满之后,在25岁左右的年龄会被打发出宫,过自己的生活!
这些出宫的宫女真的连流浪汉也不想要吗?这个肯定是无稽之谈。在一本关于清朝宫女的《宫女谈往录》中就记录了清朝宫女在出宫之后接受访谈之时说的一句话:
二来,女孩子学点规矩,在宫里调理出来的,图个好名声,借此往高枝上攀,找个好婆家。
这句话说的很明显了,很多宫女进宫的目的就是为了图个名声,将来好找个好婆家。
为什么会有“清朝宫女出宫之后连流浪汉也不愿意娶”这样的传言呢?
这样的说法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在清朝,很大一部分宫女并不是因为当差时间满了才会放出宫中,而是因为身体不好被放出来,而且比例相当之高,这个事情记载在《清稗类钞》中。
宫女身体不好的比例如此之高,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宫女们在入宫时要被年长的宫女进行严厉的调教,拳打脚踢是正常的(清朝后宫奇葩的规矩对宫女许打不许骂)。
其次,宫女们在宫中不仅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还得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毕竟伴君如伴虎,稍有差池便是人头落地。
因此清朝的宫女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患上血郁之症(气血不通),身体极度虚弱,生育能力受到严重的制约!《宫女访谈录》中就宫女出宫后嫁人,最终难产而死!
因此,这一部分因病被遣送出宫的宫女,确实是难以嫁人!
谢谢邀请,我是小逸。是真的。
清朝的宫女选拔制度比较严格,因为皇帝是有可能临幸宫女的,所以为了保证血脉纯正,宫女只从上三旗的包衣里面挑选。
包衣是附庸于上三旗这类人的统称,宫女都是包衣、苏拉(临时工)以及披甲人(八旗步卒)的女儿,她们在13岁左右就进宫,康熙规定宫女30岁就可以出宫回家,到了雍正时期,改为25岁。
宫女到了25岁的时候,一般有三种选择,一个是赏给太监,另一个是赏给官员做小妾,最后一个就是拿着20两银子出宫了。
如果宫女与主子关系好,主子还会为宫女寻一户人家嫁出去,可清朝时期,出宫的宫女命运大多悲惨,想找个人家好好生活都不行,就连流浪汉也不会要,这都是因为她们得了一种病。
这种病叫“血郁”,血郁是气、血、火、湿、痰、食六郁里较为严重的一种,古代宫女如果得了这种病,不但身子虚,更严重的是还不能生育。
宫中的生活是压抑的,一不小心命就没了,宫女时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除此之外还要做许多脏活累活,身心疲惫,时间长就得了血郁,血郁也不是不能治好,可宫女没这个时间,这样一来,血郁就伴随终生了。
而古人讲究传宗接代,就算是贫苦人家,也会不惜代价找个人结婚,毕竟延续香火比什么都重要,可这些宫女都不能生育,谁会要她们呢?
再说古代的结婚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更早的13岁就嫁为人妻,宫女出宫时已经25岁,数十年青春都浪费在宫里了,因为种种原因,出来时年老色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敢问谁会要?
丑点没关系,再不济这些宫女掌握一个技能总能行吧,可宫女学会的就是服侍人,出来后啥也不会,就知道端茶倒水,流浪汉需要端茶倒水吗?当然不需要。
再说宫女在宫里啥场面没见过,还是受过系统化的礼仪教育的人,自尊心还是有的,会委曲求全嫁给流浪汉?大家都瞧不起对方。
一不能做饭,二长得丑,三不能生育,四还瞧不起人,要是我我也不会要。
所以说,宫女出宫后,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不过她们或许可以皈依佛门,清朝的太监老了是可以出宫的,他们可以去当和尚,平静的度过余生,可这寺庙也不是太监的收容所,太监在宫里当差的时候,每年都要拿点香火钱出来,不然等你出来后不让你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