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过去是东江米巷,专卖江米,小枣切糕粽子年糕艾窝窝驴打滚,没它不行。
赵登禹路附近的有果胡同现已不存,过去它叫油炸鬼胡同。北京的油炸鬼可不止油条,还有馓子麻花、甜油鬼等等,也许炸油饼也算。满城的人全吃这个,可以配豆腐脑面茶豆浆豆汁小豆粥豆泡汤,但烧饼油鬼是最铁的搭档。
常营凯益斋炸食依旧丰盛,但旧京曾经的“油鬼”大多已不见了
有的胡同也以吃为名,但是那种食物消失或少见了,地区也失去了本来的功用。像炒米胡同、炒面胡同——炒米今天多见于蒙餐馆,与大锅奶茶、小碗酸奶一道奉上,已不是那么日常的食品。炒面,要不是近两年的普及,好些小朋友都不知道抗美援朝“一口炒面一把雪”吃的是这个,还当是上海炒面、炒伊府面呢。它早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胡同里自然不见再制售这个的了。
每一条有过香气的胡同名,就是北京人曾经这样活过的痕迹。在没有点评、网红,乃至没有网的年代,这就是此间百姓为世人织就的一幅美食地图。
如今,北京胡同名的美食地图含义,早随着城市变迁不同了。
方砖厂胡同又成了炸酱面的代名词,人人都懂得上大兴胡同喝面茶,过去不卖卤煮的门框胡同,如今也任君选择。
大兴胡同的面茶
唯一没变的是,这座城里的人,依旧追逐着美食的血脉,在每一条胡同中奔涌流动。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样的北京,是不会没有美食的。
- end -
你还喜欢北京胡同里的哪些食物?
通过留言和评论分享给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