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科学家才发现,导致荔枝病真正原因是因为荔枝中存在着两种毒素:次甘氨酸A(Hypoglycin-A)和α-亚甲环丙基甘胺酸(α-Methylenecyclopropyl glycine, MCPG),这两种毒素会影响人体的糖代谢,导致中毒。
而且,没有完全成熟的荔枝中毒素含量会更高。小孩子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发生荔枝病的风险也更高。
不过,导致荔枝病还有两种重要的前提——“空腹”与“大量吃”。目前发现的一些中毒病例大多是一些孩子在果园里玩,玩累了饿了就捡了很多掉在地上的荔枝来吃,吃了很多,晚上回家后还不吃晚饭,到半夜的时候就出现“荔枝病”症状。
所以,不要空腹、吃很多荔枝,尽量吃熟透的荔枝,就不用担心荔枝病找上门啦。
4. 胃柿石
很多人说柿子不能空腹吃 ,否则会得胃结石(胃柿石)。还能吃柿子吗?
柿子含有鞣酸,鞣酸与人口腔中的唾液蛋白结合就会让人产生“涩”的感觉,所以吃的时候会有麻涩感。
鞣酸能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在胃肠中也不能被分解。如果大量吃下鞣酸,同时胃中又有很多蛋白,一方面单宁会把蛋白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同时单宁还能让胃蛋白酶失去活性,再加上柿子中的果胶、纤维等其他成分,混在一起就可能形成“胃柿石”,造成消化道阻塞,导致腹痛。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吃柿子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柿子都是高鞣酸。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柿子鞣酸都很少,因为商品化的柿子都要经过脱涩处理才会进入市场上售卖。毕竟如果味道太涩,消费者也不买账,真吃出问题商家还要面临巨大的风险。只要经过脱涩处理的,鞣酸很少,是可以放心吃的。
如果担心吃柿子导致胃结石,建议大家:
未成熟的柿子鞣酸含量较高,味道也很涩,不好吃,就不要吃了,尽量等到成熟之后再吃;吃的时候,最好也不要空腹。
如果是自己家种的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柿子,最好放几天“捂熟”变软后再吃,因为柿子在成熟软化过程中,鞣酸的含量会逐渐降低,完全成熟的柿子鞣酸含量很低,才能食用。
不要随意去购买或者吃一些路边售卖或者所谓自家种植的柿子,可能没有经过脱涩处理。
胃酸分泌过多及胃动力不好的人,或者患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人,尽量不要吃柿子,尤其是味道太涩、未成熟的柿子。
5. 过敏
有的人吃芒果后嘴唇周围出现一大片红斑,感觉灼痒,而且脸部明显肿胀。这其实是过敏反应。
研究发现,芒果常见的过敏原主要有 9 种,这些过敏原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包括接触性皮炎、口腔过敏、交叉过敏等。
比如,芒果过敏可以引起皮肤和黏膜病变(如血管性水肿、荨麻疹、面部肿胀等)、消化系统病变(如口咽综合征、腹泻、腹痛等)、呼吸系统病变(如哮喘、呼吸困难、过敏性鼻炎等),严重者也可以出现全身过敏症状及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如何预防呢?预防过敏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真的对芒果过敏,那就尽量不要吃、不要碰。
比如,如果你只要一吃芒果就会出现一些轻微过敏症状,如嘴角炎、皮肤瘙痒等等,就说明你是对芒果过敏了,就应该尽量少吃或不吃芒果,还要避免接触芒果的树干、茎叶,尤其要避免接触到芒果树的汁液,因为也会含有过敏原。
02
如何健康吃水果?
1. 吃足够量
2019 年《柳叶刀》发布全球 195 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因饮食问题引发的死亡率在全球处于倒数第二档,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水果吃太少。
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植物活性物质等营养,增加水果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病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但目前我们国家人均的水果摄入量平均每人每天不到 50 克,而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我们每天吃 200-350 克的水果,也不要吃太多,太多会影响吃其他食物,导致营养不良。
所以,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吃够量,保证每天能吃到 200-350 克完整的新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