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今天,想和你聊一聊药食同源的苦瓜。

苦瓜
苦瓜,以苦而得名。在广东,也多被人称之为凉瓜。而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带,苦瓜又被称为“半生瓜”,说的是需要半生才能参透其苦味,才会爱吃此瓜。
须知,苦瓜虽苦,却从不会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所以它又有“君子菜”的雅称。
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为其释名:“苦以味名,瓜及荔枝、葡萄,皆以实及茎、叶相似得名。”
说的是,苦瓜的瓜面起皱纹,形似荔枝,是故,又有锦荔枝之称。此外,苦瓜的表面疙疙瘩瘩的,此起彼伏,如疮癞一般,所以又被称癞葡萄。

苦瓜
而我们文章的开头之所以说苦瓜是药食两用佳品可是有实实在在的历史文案的。
苦瓜作为食物,始载于《救荒本草》:“救饥采锦荔枝黄熟者食瓤”。说的是苦瓜曾救饥荒的难民于水火。
而其作为药用,最早可以追溯至明代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书中收载了苦瓜始作药用,谓其“治丹火毒气,疗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难忍。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

苦瓜
到了现代《全国中草药汇编》也将苦瓜收入其中:“清热解毒。用于中暑发热,牙痛,肠炎,痢疾,便血;外用治痱子,疔疮疖肿。”
《中药大辞典》中也讲苦瓜:“清暑涤热,明目,解毒。治热病烦渴引饮,中暑,痢疾,赤眼疼痛,痈肿丹毒,恶疮。”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苦瓜。
热病烦渴
糖尿病的人现如今是越来越多了。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西医的说法,说的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是胰岛素利用障碍所致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疾病,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然而,中医向来是没有血糖的概念,也从无胰岛素的说法。在古时候,古人多将其发病的特征为其命名,而糖尿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时常口渴,不停地想要喝水,因此,在古时候,糖尿病多被称为消渴疾。

然而啊,糖尿病的人群不论喝多少水都不解渴。其实啊,身体缺的并不是水,而是津液,而津液又属于“阴”的范畴,因此,在中医认知中糖尿病多属于“阴虚”的范畴。
我们说健康的人群,身体内阴阳平衡,而阴虚的人群,阴不制阳,以致虚阳浮越,是故而多见燥热。此外,阳气主温熙推动,虚阳上越,整个人的代谢也加快了,多以糖尿病人也多见消瘦。
苦瓜味苦而性寒,善清体内的燥热,热邪消退,而无灼伤体内津液之源头,消渴之疾自然也得以改善。

苦瓜
此外,单味苦瓜药单力薄,想要效果更好一些,可酌加天花粉等养阴生津的药材。

天花粉
中暑
中医讲究“慎和五味,五脏安和”。
而我们这里讲的五味都是基于五行,五行又和五脏息息相关。
须知,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夏宜养心,因此夏宜食苦,中医历来有“食苦度夏”的养生观点。
苦瓜为苦寒的药材,苦善清泄,寒可清热,是故,苦瓜可以说是暑夏消暑之良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