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为健康护航#
食物同中药一样,具有四性五味、性味归经和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只是其性能不如药物强烈。在饮食调护时,应根据患者病证的性质,选择相宜的食物。
一、食物的性味
1、四性
食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属性,称“四气”。
食物的属性可通过功效来反映。如具有清热作用的食物其性寒凉,具有散寒作用的食物其性温热。具有寒凉特性的食物多有清热、润燥、生津等作用,具有温热特性的食物多有温里、散寒、助阳等作用。平性食物作用和缓,偏性作用不明显。
(1)寒性食物:性味苦寒、甘寒,具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或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证。
常见寒性食物:绿豆、苦瓜、冬瓜、茄子、西瓜、香蕉、海带、葫芦、莴笋、荸荠、柠檬、黑鱼和芦荟等。
寒性食物易损伤阳气,故阳气不足、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2)热性食物:性味甘温、辛热,具有温中祛寒、益火通阳的功效,适用于寒性体质或病证,如脾胃虚寒、腹痛、泄泻等病症。
常见热性食物:辣椒、胡椒、桂皮、高良姜、白酒等。
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热病、阴虚火旺者应忌用。
(3)温性食物:性味甘温,具有温中、散寒、通阳、补气的功效,适用于阳气虚弱的虚寒证或实寒证较轻者。
常见温性食物:羊肉、鸡肉、牛肉、狗肉、鲢鱼、鳙鱼、蚕蛹、扁豆、葱白、生姜、大蒜、韭菜、桂圆肉、荔枝、橘子、南瓜、红糖和咖啡等。
温性食物比热性食物平和,但仍有助火、伤津、耗液的功效,热证、阴虚火旺者应慎用或忌用。
(4)凉性食物: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养阴的功效,适用于热性体质及热性病证的初期、疮疡、痢疾等。
常见凉性食物有:小麦、大麦、鸭蛋、豆腐、莲子、黄瓜、梨、菠菜、薏苡仁和绿茶等。凉性食物比寒性食物平和,但久用损伤阳气,阳虚、脾气虚损者应慎用。
(5)平性食物:性味甘平,这类食物的性味较平和,为日常生活的基本饮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常见平性食物有玉米、红薯、胡萝卜、牛奶、猪肉、鸽肉、蚕豆、赤小豆、鲫鱼、鲤鱼、山药、莲肉、香菇和黑木耳等。
2、五味
指食物具有辛、甘(淡)、酸、苦、咸五种味道。主要来自味觉器官对饮食的感受。但五味理论也是观察食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并经反复验证归纳出来的。不同味的食物具有不同的作用,相同味的药物或食物,其作用相近或有共同之处。《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指出:“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1)辛味:具有能散、能行的特点,即行气、行血、散风寒和散风热的功效。如萝卜、洋葱、生姜、芫荽、陈皮、薄荷和生姜等。主要应用于表证、气滞血瘀证。
(2)甘味:具有能补、能缓的特点,即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的功效。如糯米、红枣、山药、大枣、粳米、鸡肉、饴糖、蜂蜜和甘草等。主要应用于机体虚弱或虚证、痛证等。
(3)苦味:具有能泄、能燥的特点,即泻下、清热、通泄和燥湿的功效,如苦瓜、青果和蒲公英等。主要应用于热证、湿证等。
(4)酸味:具有能收、能涩的特点,即收敛固涩的功效,如乌梅、梅子、山楂、杨桃、五味子和金樱子等。主要应用于虚汗、久泻、遗精、带下、崩漏下血等精不内藏的病证。
(5)咸味:具有能下、能软的特点,既软坚散结,亦能泻下的功效,如海带、海藻、紫菜、海虾、海参、鱿鱼、乌贼鱼和淡菜等。主要用于热结、痰核和瘰疬等病证。
(6)淡味:具有渗利水湿的功效,如茯苓、薏苡仁、冬瓜、荠菜和白茅根等。主要应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