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号称“不死的癌症”,
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1]。
众所周知的明星人物周杰伦、蔡少芬和张嘉译,也患有这种疾病,由于发现的早并及时进行了治疗,所以现在几乎与常人无异,可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然而,“折叠人”没有这么幸运,发现时脊柱严重变形,生活不能自理。倘若能早发现、早干预,结果或许会不一样。
由此可见,早诊早干预是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进展的关键。
疾病早期关节处产生炎症,随着病情的发展,炎症使四肢的大关节、脊柱的椎间盘纤维化、骨化,这些原本能灵活转动的部位,会慢慢变得僵硬,甚至变形,此时治疗也难以将病情逆转。
早干预能够有效的保护脊柱及大关节,避免骨化的形成,从而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
但在现实生活中,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这种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因此常被误诊。
腰背痛常被误诊为腰肌劳损
关节肿痛常被误诊为关节炎
有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误诊率高达65%-76%,而早诊率仅为6.3%[2]。
这些方法可以帮我们发现强直性脊柱炎
影像学检查
主要是X线、CT及MRI(磁共振),均可作为诊断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金标准。
X线检查方便,常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但对于早期的强直性脊柱炎,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骨质破坏,X线检查常常未见明显异常,CT和MRI则可能会出现误诊。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血沉检查及C反应蛋白检查,通过这两项检查,可判断病情进展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但这两项检查影响因素较多,准确性较低,容易误诊。
HLA-B27基因检测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密切相关,HLA-B27检测是本病重要的诊断项目。在HLA-B27的检测方法中,基因检测则是金标准,可以辅助疾病的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