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患者的HGB即便得到校正,但MCHC依旧是高值,考虑是肝硬化所致,这需要对两个时间段的血常规进行逐个分析。
11月5日HGB 152g/L,这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中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伴脱水引起,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血液浓缩,使得HGB浓度增高。
11月7日HGB 113g/L,这是由于临床在进行护肝降酶、纠正电解质等治疗后,患者脱水症状有所缓解,HGB开始回归下降,但此时患者HCT也在进一步下降。
而MCHC是一个计算值,MCHC(g/L)=HGB(g/L)*100/HCT(%),HGB的上升或HCT的下降,以及HGB下降伴HCT显著下降,都可以导致MCHC的升高。
(3)关于高胆红素血症是否可以影响HGB测定,进而影响MCHC呢?翻阅相关案例,发现张时民老师曾在2013年的文章《病例15:高胆红素血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报道过。其文中观点如下,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血红蛋白测定时一般采用溶血比色法,也就是加入溶血素破坏红细胞,将血红蛋白释放,然后对溶液进行比色。如果没有外来因素影响,其稀释液本底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呈现一定的颜色,并在接近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血球计数仪就是在这一波长条件下对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如果稀释液本地颜色有变,可能会对测定产生影响。
在稀释并溶血的样本中,高胆红素血清同样被稀释到比色样本中,而其明显的颜色会干扰血红蛋白比色结果,造成假性升高,进而导致MCH,MCHC升高。
(4)更进一步思考,如果参照HGB/RBC约等于30比例计算。计算后的11月5日HGB应为140g/L,除以HCT 38.3%,则MCHC为365g/L;计算后的11月7日HGB应为104g/L,除以HCT 28.7%,则MCHC为362g/L。如此一计算,可见MCHC比较稳定,但工作中是不允许如此来审核报告。
(5)该报告如何审核呢?个人观点,患者HGB受到黄疸血干扰,导致MCHC升高,尽管校正后的MCHC依旧是高值,但我们可在报告中备注该结果中HGB、MCH、MCHC受黄疸因素干扰,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有关。
【不足之处】
本案例不足之处在于,未对11月7日患者血常规HGB进行校正,也就无法得知11月7日MCHC校正之后的真实值。但从血清颜色更加黄疸(以生化TBIL进一步升高间接验证)来看,MCHC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小。
总结
在工作中,需注意血常规中MCHC这个指标,通常MCHC升高可见于:溶血、乳糜血(急性胰腺炎、输入脂肪乳)、冷凝集、高值白细胞、电解质紊乱等。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05-414
[2]张时民新浪博客,《病例15:高胆红素血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201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