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七月鬼,就怕白露水”,啥意思?白露水是啥?有何不同?
秋季已经到来,如今已是农历的七月初五,七月是一个古老的祭祖节,是祖先回家的月份,因此也被称为“鬼月”。对于农历的七月民间有很多讲究,有句老话说:“不怕七月鬼,就怕白露水”,是啥意思?白露水有啥不一样?
农历的七月有何不同?
在农历之中,七月正好是下半年的第一个月,七月十五与正月十五是相互对应的关系,所以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上元节一般在春季,春季属阳,所以上元节灯大多在陆地上,中元节位于秋季,秋季属阴,所以中元节的灯要放在水中。
因为地上属阳,水中属阴,人们把灯放在水中的目的就是用灯光照亮先人们回家的路。古人认为,我们的先人离开之后,也会像土地爷一样保佑人们,只是先人们只庇护子孙后代,而土地爷则是保护一方百姓的,所以土地爷的名气大。
正因为祖先只庇护子孙后代,所以人们在上坟祭祖时,只能是子孙后代去祭拜先人,两者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是别人去祭拜,就会让祖先认为没有后代子孙了,也就不再庇护后人了。所以就形成了一种规矩,那就是谁家的祖先谁家拜,不能乱了。
因此嫁出去的女儿或者女婿是不能去上坟祭祖的,因为在以前,女儿嫁出去之后,就完全属于别人家的人了,就连曾经的姓氏都不用了,而女婿就更是外人了。所以就有了“女婿上坟,有辱先人”的说法,意思是会让先人觉得自己没有后代了,无后为大。
当然七月的祭祖与清明节是不一样的,农历的七月也是秋季的第一个月,秋季属阴,先人们顺应季节的属相,会各自回家看望亲人。所以七月祭祖只需要在家里等着祖先归来就行了,于是就衍生出了放河灯,用鸭子祭拜等习俗。因为鸭子常在水中游,可以当做祖先的交通工具。
不怕七月鬼
人们在祭祖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要相对平衡。比如清明节祭祖,那时候季节属阳,所以人们尽量不戴金属首饰,不带镜子等,还要选择早晨太阳即将出来之前去祭拜,也就是卯时,就是怕阳气太强而伤到先人。
而七月的祭祖就不一样了,因为秋季属阴,祖先也属阴,阴强了祖先才敢回来。那么人们也要在此期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所以就会戴一些金属物或者增加自身强度的物件,其目的就是要与祖先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
因此所有祭祖节的习俗,几乎都是围绕着这种平衡度而展开的,意思就是不能让祖先的气场太强而伤到人,也不能让我们的气场太强而伤到祖先,人被伤会生病,祖先被伤,就失去了庇护。因此所有的民间讲究都是围绕着寻求平衡点而展开的。
比如七月不戴帽,就是怕遮挡住额头的火;比如拍被人的肩头,也是怕把火拍灭了;不吹口哨,不下水等习俗,就是怕引来别人的祖先。也就是说只要把握好这种平衡点,就不用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