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心宝典7】日常多留心“蛛丝马迹”,心源性猝死其实可防可控
邻居今年50岁,前几天独自在家里突然心脏不舒服,后来家人发现打120的时候,发现人已经不行了。医生说是心源性猝死,是非常凶险的一类心血管疾病。
为此,我们专门邀请了西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程曼丽,就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疾病进行健康科普。
程院长介绍,心源性猝死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非常常见,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个人昨天还好好的,今天突然就不行了。究其原因,这些人都是突然发生心源性猝死。其实,这类疾病在发病前,是会有一些征兆的,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 Q1:什么叫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一种类型,指急性症状发作后突然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发的自然死亡。由于是心脏原因发生的死亡,多数人从起病到死亡,往往不过一个小时。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心源性猝死多数是由于冠心病、急性心梗而引起的。
·Q2:说起心源性猝死,不能不提冠心病,您能介绍一下冠心病吗?
冠心病全称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狭窄、阻塞引起缺血缺氧而造成死亡。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发生冠脉的痉挛,不少人是由于一些紧急的情况,比如情绪的激动、血管的强烈收缩。狭窄和痉挛这两种情况,合起来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
过去把冠心病分为五型,最新的分法把它分为两型:急性和慢性。急性叫急性冠脉综合征,它包括ST段抬高心梗、非ST段抬高心梗、不稳定心绞痛、心源性猝死;慢性叫慢性稳定性冠脉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等。
· Q3: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冠心病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比如男性腰围大于28,还有吸烟、家族史、遗传、年龄、喝酒等,都属于冠心病高发危险因素。其实有一些原因是可控的,原发性高血压找不到原因,继发性高血压其实是有原因的,是可控的。原因去除了,可能就不需要终生服药。另外,就是糖尿病的问题,我们平时说的比如Ⅱ型糖尿病,其实日常生活也是可控的。此外,要注意戒烟限酒。这些因素控制好了,对于冠心病的防治是非常有帮助的。
· Q4:冠心病的患病率有什么特点?
男性到了40岁以后,冠心病患病率高。女性在绝经以后,随着身体雌激素水平的骤降,55-60岁以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建议女性在绝经以后,一定要注意控制体重。体重越高,死亡率越高。所以,特别要提醒大家,男性朋友平时一定要戒烟限酒,女性朋友在绝经期以后要注意控制体重升高。
· Q5:发生心源性猝死之前,患者会有症状吗?
其实病人在发生猝死前,往往都有症状。不少人有一些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有些患者表示,自己在爬坡时,就感觉自己有些憋闷,一旦停下来就会好;上楼梯上3楼,会觉得心里不舒服,如果停下来,就会觉得舒服很多。这些其实就是典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表现。劳动以后心肌缺血缺氧,代偿不上来就会有表现,往往患者没有重视,其实身体已经给你敲响了警钟。有类似表现的人,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
· Q6:心绞痛的患者,一定会表现为心痛吗?
其实未必。开始时有些人可能表现为牙疼、有些人表现为左上臂痛,有些人表现为上腹痛。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心脏问题无小事,病人往往一个小时之内可能生命指征全部消失,病人意识丧失、心脏骤停、血压为零、呼之不应等,心脏的疾病很多时候给医生、患者、家属的反应时间特别短。但其实,心源性猝死是可控可防的。一些经过抢救的患者,在之后回想自己的发病过程时,可能都会回忆起之前一些发病的前兆。所以,无论是医生还是家属,当患者出现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仔细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