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吐血痰嗽,六月诊之,两尺如烂绵,两寸大而数,余曰:金以火为仇,肺不浮涩,反得洪大,贼脉见矣,秋令可忧。……寅时乃气血注肺之时,不能注则绝,必死于十八日寅时矣。
16. 余诊其脉,右脉虚软,乃知脾肺气虚,火不生土之候也。遂用补中益气加五味子、苡仁,姜、桂至三钱,十剂而减,两月乃安。
17. 余视其两颊俱赤,六脉数大,此肺肝蕴热也。以逍遥散用牡丹皮一两,苡仁五钱,兰叶三钱,连进两剂,喘吸顿止。以地黄丸料用麦冬、五味煎膏及龟胶为丸,至十斤而康。
18. 召余诊。曰:此脾肺气虚之候,非大剂参芪不可。
19. 余曰:先与平肝,继当大补,然夏得秋脉,所谓早见非时之脉,当其时不能再见矣。果如期而殁。
20. 迎余治之。余曰:两尺沉实,少腹按之必痛,询之果然。
21. 惟左寸涩而细,右关大而软,思虑伤心脾也。以归脾汤大料加丹参、丹皮、麦门冬、生地黄,二十余剂而证减六七,兼服六味丸三月,遂不复发。
22. 余曰:脉有根蒂,但元气虚极,非三载调摄不能康也。
23. 十月间吐鲜血甚多,一日之内,不过食粥一盏,大肉消陷,大便溏泄,沉困着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