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我最近神经衰弱,总是失眠睡不好觉”,“我记忆力下降的厉害,是不是神经衰弱了?”,又或者是“最近浑身提不起劲儿,感觉身体被掏空,我一定是神经衰弱了......”
“神经衰弱”在大家看来就是一个涵盖范围极广,似乎只要精神状态不怎么好,就能跟“神经衰弱”搭点关系。但“神经衰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病?
神经衰弱综合征是什么病?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一词最早由美国精神科医生Beard 在1869 年提出。

乔治·米勒·比尔德(George Miller Beard)(图片来源于网络)
Beard医生认为这是一组由于工作和生活的过度紧张,产生的脑力劳动能力减弱及对外界刺激过分敏感的症状,因此命名为神经衰弱。
不过,随着神经精神疾病的分类日益精细,原本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许多病例都被重新审视为神经症的各个条目,如最常见的焦虑症、抑郁症等。
神经衰弱目前仍是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的CCMD-3的一项诊断项目。但它不再包含于世界卫生组织的ICD-11及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DSM-V中。
虽然现在美国和其他很多国家已不作此诊断,CCMD-3工作组的现场测试证明,在我国神经衰弱的诊断在逐渐减少。但是目前神经衰弱在就诊人群中依然占有一定比例。
在过去,神经衰弱曾是我国诊断的主要神经症。
在50~60 年代,神经衰弱患者约占神经精神科门诊总数的60%左右,占内科患者的20%左右。曾经有外文文献报道,1980 年在中国精神科门诊患者中有80%被诊断为神经衰弱。
也正因如此,导致“神经衰弱”的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
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易兴奋、易疲劳为特征,常常伴有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但患者病前可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
神经衰弱起病年龄多在青壮年时期,脑力劳动者发病率率最高,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情绪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大脑皮质内抑制过程的减弱。

图片来源于网络
神经衰弱综合征有哪些症状表现?
1、精力不足、精神倦怠
由于内抑制过程减弱,当受到内外刺激时,神经衰弱患者的神经细胞易兴奋,能量消耗过多。
长此以往,患者会表现为一系列衰弱症状: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脑力迟钝、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下降等。
2.对刺激的敏感
健康人群在睡觉前基本会静心入睡,但神经衰弱患者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联想往事,神经亢奋无法入睡,非常苦恼。
另外还有的病人,对周围的声音、光线、及其强弱的变化特别敏感,因此很苦恼。
3.情绪波动、易烦易怒、缺乏忍耐
内外环境中的刺激无疑是引起和影响人的情绪活动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为什么面对相同的刺激,不同的人的反应却不一样?
这是由于人是自然界中的最高级动物,对精神生活有自觉性,有极强的制约作用,当然这种制约作用因人而异,主要是由神经的内抑制所决定的。
神经衰弱的患者,由于内抑制减弱,遇事(刺激)易兴奋,从而缺乏正常人的耐心和必要的等待。
4.紧张性疼痛
通常由紧张情绪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患者感到头重、头胀、头部紧压感,或颈项僵硬,有的还表现为腰背、四肢肌肉痛。
这种疼痛的程度与劳累并无明显关系,即使休息也无法缓解。疼痛的表现也比较复杂,可以表现为持续性疼痛、间歇性疼痛、钝痛或者刺痛。
总的来说,神经衰弱患者的紧张性疼痛表现繁多,但基本与情绪紧张密切相关。
5.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