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显示,人格障碍还有可能和脑部问题有关。一些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人在脑部的结构上和脑内某些化学物质的运作上与其他人有些许不同。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成长环境。如果童年遭受到可怕的经历,比如遭受过身体或性虐待,家庭暴力、语言暴力等,也可能增加患有人格障碍的机会。
一项研究发现,遭受过言语虐待的儿童在成年后出现边缘性、自恋、强迫症或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可能性是常人的三倍。
另外,成长环境还包括父母的管教方式。如果孩子总是被指责、被贬低,会导致自我形象低落。或者父母的管教反复无常,也容易令孩子品行失常,形成反社会人格。
换言之,不能跟父母发展正常的关系,便会影响到日后跟其他人的相处。
人格障碍往往开始于童年,并且会贯穿整个成人期。虽然个性很难改变,但是及时恰当地治疗,人格障碍患者是可以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

图片源自网络
03
人格障碍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少
人格障碍患者在临床上不太容易被医务人员所识别,因为当事人并不知道自己有人格障碍,往往认为这就是自己的个性特点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不知道这是可以治疗的疾病,自然就不会为此就诊。
相反,人格障碍是一类很常见的精神障碍,据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群中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在15%左右。
换句话说,美国每100个成年人中至少有15个人有人格障碍。我们国家没有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但估计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不会太低。而且在人格障碍患者中,不少也同时患有其他精神障碍。
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 (DSM-5)显示,人格障碍通常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是相当的,虽然有些类型的人格障碍对某个性别人群的影响超过对另一性别的影响。
比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在女性中更常见,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在男性中则更为常见,男性中出现率是女性的 6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