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吞是广东的一道美食,源于北方的“馄饨”,传入岭南时因“馄饨”与“云吞”的粤语发音相近,又取其“一口一颗”的意思,广东人逐渐把“馄饨”称为“云吞”,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肇庆市高要区有一种特色云吞,名为“塱鹤云吞”,因其皮薄、个小、鲜香,早已美名扬四方,今天我们一起来寻味美食、寻觅舌尖上的乡愁。
塱鹤云吞中的“塱鹤”是一条村的名字,位于高要区白土镇。塱鹤云吞近乎透明的面皮裹着鲜香的肉馅让不少食客吃过番寻味,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现已声名在外。在塱鹤村,有不少村民从事云吞经营,邻近的村民也纷纷拜师学艺,传承塱鹤云吞的制作技艺,使得塱鹤云吞店广泛分布在肇庆、广州和佛山等地。塱鹤云吞还被评为“高要区十大特色美食(名菜)”,成为响亮的地方品牌。
塱鹤云吞
“当年,挑着担挑去塱鹤圩卖云吞....”
白土镇塱鹤村村民杨志文(中)向记者讲述当年制作塱鹤云吞的故事。
9月16日,记者寻味地道高要美食来到了白土镇塱鹤村,见到了塱鹤云吞制作技艺的“元老级”人物——85岁的杨志文。据杨伯介绍,最早制作云吞的是三位在外做厨师的乡亲,他们学到了做云吞的技巧,回来就传授给了本家族的兄弟,慢慢就传承开了。
塱鹤村村民杨志文说:“有说法是在广州学的,也有说法是在福建。孖记、何东、南记这几位是最早做云吞的老师傅。我是跟何东学的,那个时候,一个煤炉,一副担挑就可以做生意了。当年,挑着担挑去塱鹤圩卖云吞,很受欢迎呢。”
杨伯口中的三位最早制作云吞的老人已经辞世,杨伯也没有再经营云吞了,儿子曾经在肇庆开设塱鹤云吞店。回想起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做上一碗热气腾腾的云吞,让乡亲们满足味蕾,杨伯至今仍津津乐道。
塱鹤村村民杨志文说:“我半夜就要起来打皮了,塱鹤云吞之所以这么好吃,就是因为云吞皮是手打的,很筋道,要打几个小时呢,擀好皮天就亮了,我和老伴就担着出去塱鹤圩卖。看着乡亲这么爱吃,辛苦也是值得的。”
白土镇塱鹤村旧圩,现为一片荒地。(以上三图罗祺俊 摄)
塱鹤旧圩已经换了新址,但这片萧条的空地依然能让人浮想联翩。听着杨伯的述说,眼前仿佛浮现起当年的“墟冚”,乡亲们在热闹的圩日里,站着或坐着,手捧一碗云吞,捞起一匙放到嘴边吹着热气,嘻哈谈笑间享受着美食。
塱鹤村村支书蔡友坚说:“夸张说一句,我几乎是吃云吞长大的,小时候特别馋云吞,那个时候一碗云吞5毛钱,经常盼着圩日,圩日热闹、父母会买云吞回来吃。”
久留村村民吴女士说:“小时候能吃上一碗云吞很兴奋的,因为那个时候卖云吞的人是走村卖的,我们几个小伙伴走上半小时就是为了吃一碗云吞,还会带一个搪瓷口盅去买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