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里的酱就是指的酱油,由此可见酱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几乎天天都要面对,酱油不仅能给菜肴调色,而且还能起到袪腥增香的作用。

我国早在3000年前的周朝,就开始有了关于制作“酱”的文字记载,“酱”就是现在酱油的雏形。《论语》曰:“孔子云:食不厌精,烩不厌细。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那个时候古人已知道将酱油运用到烹调上,增加食物的美味。
最早的酱油是采用鲜肉腌制而成的,与鱼露制作过程颇为相似,将肉剁成肉泥再发酵生成的油,古代称为“醢”(即肉酱油之意),有时还会在此基础上再加入动物血液,这种酱被称之为“醓”,“醓”和“醢”是酱油的不同风味。到了汉代,开始用大豆代替鲜肉作酱,并广泛在民间传播运用,从南宋开始正式改称为“酱油”。

日本酱油酿造技术来源于中国,后经日本人在中国酱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成就了现在的日本酱油,共开发出300多种酱油品种,其中以“万字酱油”品牌最为著名,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凭啥卖那么贵,销量却排全球第一,原因并不简单!
一、日本最早酱油酿造技术源于中国
关于中国酱油酿造技术是如何传到日本的,传说中有几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在唐朝时,由我国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将酱油的酿造技术引进了日本;第二个版本是通过中国最早的农业书籍《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制“酱”的方法传入;第三个版本是宋朝时日本的觉心和尚到中国修行,在径山寺学到了“味噌”的制法,并回到日本纪州推广开来,这“味噌”被认为是日本酱油的起源。

我个人认为第三个版本更具有说服力,原因一:鉴真为唐代高僧,并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他一生不仅精于佛典,而且在艺术上、医药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但对于他酱油酿造方面技术并没发现有任何文字记载,因此存在疑点;原因二:仅凭《齐民要术》书籍中一段文字就能酿造出酱油缺乏可信度。
无论是哪一个版本,不可否认日本酿造酱油技术源于中国。中国的酱传入日本变成了味噌,而味噌又发展成现在的日本酱油。
二、万字酱油全球销量第一
在日本,流行一句俗语“和食始于酱油、终于酱油”,意思是说在吃日本料理时,从始至终都离不开酱油。在日本大大小小近1500个酱油品牌当中,“万字酱油”独占鳌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万字酱油”(KIKKOMAN)”是日本家族企业龟甲万株式会社创立的品牌。而龟甲万酱油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初期,迄今为止有300多年历史,创始人是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