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80年代,集资对门店进行了整体的装修改造,同时对制作工艺进行了较大的提升,改掉了过去压面时用石膏作掺粉的老办法,在原有菜品的基础上创新出有名的叉烧热干面、海米热干面
1996年,又与厚生里饺子馆合并更名“武汉蔡林记热干面馆”。
到了2000年,随着千禧年的到来,“蔡林记”这个经历了70年的老字号迎来了最大的改革,时任总经理的刘社军与社会资本合作,放开了特许加盟,很快连锁经营店就达到了123家。但是因为经营不善关掉了100家店铺。
2008年,“武汉蔡林记热干面馆”再次改制重组为“武汉蔡林记商贸有限公司”后再次焕发生机,连锁店也开遍全国。
到了武汉的国内外游客,也都会来蔡林记吃上一碗热干面,他逐渐变成了武汉的名片,更是老武汉人的回忆。
口感不佳,服务不好
之前的“蔡林记”热干面那就是武汉热干面的标杆,无论走到那个店里都是爆满,你不排一个小时根本就吃不到,遇到生意好或者节假日的时候,你只能选择换一家店。
但是现如今的“蔡林记”可谓是门可罗雀,除了外地人打卡以外,基本没有什么人。
为了这个传统的老字号,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味道差了。
武汉土著们都说,蔡林记的味道有个很明显的有个分水岭,那就是90年代之前的蔡林记和现在的蔡林记。
当时有一家“蔡林记”在武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就是江汉路附近的蔡林记,当时的江汉路是武汉人流量最大的步行街,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江汉路“蔡林记”可谓是一枝独秀。
那时候的热干面,面条又粗又干,配上黑色的芝麻酱,搅拌起来都非常的困难,而且小料也很有讲究,榨菜丁、红萝卜丁、海米、葱花、蒜汁一应俱全。
面条有嚼劲,还有一种特殊的面条香味。
但是到了90年代之后,当时的“蔡林记”作为老字号国营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只能大量裁员,很多老店,也包括江汉路步行街的店也关门了。
同时,由于旧城改造,一大批武汉的老字号,包括蔡林记、四季美、老通城全都被强制关门,那些保留了原始味道的店铺都不见了。
现在,也为了迎合天南地北的游客,有的在热干面里面加卤汁,有的加上了秘制的红油,也就渐渐失去了原本热干面的味道。
此外,现在“蔡林记”也根本没有服务可谈,特别是在黄鹤楼以及户部巷这种景点边的“蔡林记”,服务人员的态度可以用傲慢了形容。
有些细节也体现了服务员缺乏一定的服务意识。
大众点评上有很多的差评都是针对服务态度,有网友表示,“第二次来武汉,可能武汉人比较有个性吧,一点也不热情,对谁都是板着脸,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可能因为是网红店,蔡林记的服务态度并不好,也感受不到烟火气,还是挺失望的。”
景区周边的人流确实大,就餐人数肯定也多,但是服务才是一个餐饮的根本,作为百年老店还是应该多注意对待客人的态度。
从武汉名片,跌落神坛
现在,'“蔡林记”这张武汉名片好像慢慢地跌落神坛。
武汉本地人,已经很少有专门去吃蔡林记热干面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