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妈生你那会,肚子已经很大,医院检查说你的体重偏大,让我们考虑是否顺产,你妈选择顺产。有个顾客说要定二十只烧鹅,摆酒要用。我就在厨房做,不让你妈帮忙,你妈偏要过来搭把手。天气热,锅炉烫,你妈一直出汗,我一看不对劲,赶紧送她去医院。生了一天都没有生出来,后来大出血。你生下来了,但是你妈没救过来。”董润坐在台阶上,抬头对着天空,眼睛已有了泪花。他转头看着坐在旁边的儿子,那一双眼睛和他妈妈一样又黑又亮。
董礼怕爸爸继续伤心,赶紧转移话题说:“爸,不如把档口搬到上面的店铺吧?”董礼说的“上面”指的是一层临街的店铺。
董润有些惊讶,说:“现在不也一样赚钱吗?”
“不一样,我那同学卖干货的,搬到一楼后,生意好了很多,他妈给他买了好多新玩具。”
“但是租金也会贵很多,而且生意要是比现在还好的话,我一个人估计做不了那么多。”
“没事,我可以帮忙。再不行的话,还可以请个工人。”董礼遗传了他妈妈的聪明劲儿,脑袋瓜子转得快。
在儿子的劝说下,董润终于认真考虑搬店的事。他去市场周边物色了一下店面,租了一家准备搬走的餐饮店,简单装修了一下就开张了。老顾客慢慢也都知道了新店的位置,大多继续来帮衬。过了两年,新店顺利熬过了过渡期,生意越来越好,还请了一个小伙子张炳来帮忙打下手。
董礼长到十三岁,又跟董润提出想试一下做烧鹅。以前,董润嫌儿子太小,只让他在一旁看,不敢让他帮忙。这一次,董润就放胆让儿子摆弄。灌汁——缝针——打气——烫皮——过水,经年累月,这些步骤在董礼的脑海里好像已经练习了上百遍,一切技法已经烂熟于心,只要他的脑袋指挥好手,仿佛就可以像爸爸一样把魔法演变出来。董礼一个步骤不差地完成了,董润有点不敢相信。董礼做的这只烧鹅成了父子俩餐桌上的美味,董润吃得比平时自己做的还多。虽然儿子和自己比还差点技术,可董润已经十分欣慰。
这年暑假,董礼闲着没事又给董润出起了主意:“爸,你和炳哥每天骑着电动车送货多累啊,还不如让外卖员来送,能省好多事。现在好多店都有线上外卖,顾客坐在家里,手机一点,就送到啦。”
“那倒是,我看隔壁饭店也是由外卖员来送,可是这个要怎么弄?”董润平时不爱看手机,智能手机用得就和老人机一样,只有通讯功能被派上了用场。
张炳凑过来说;“大哥,你看你还不如你儿子,你都快社会被淘汰啦。”张炳拿起董润的手机,帮他下载了外卖软件,注册了账号,还跟他讲了里面的使用规则。
虽然外卖平台分去了一部分利润,但是董润多了时间专心做烧味,供应量比以前更大了。他还听了儿子的建议,搞搞打折活动,坚持薄利多销,每年的收入持续增加。外卖平台由张炳来负责运营,他尽心尽力去维护。虽然在平台上偶尔也会遇到刁钻的顾客,但是张炳都会亲自打电话赔礼道歉,因而也没有很难缠的人。店铺的评分在同类店铺里面遥遥领先,销量也排在前面。
“你看这个客人说,好久没有吃到这么正宗的烧鹅了。还有这个说,附近没有一家店比这家更好吃。”张炳对着手机读评价给董润听。
董润摸摸董礼的头说:“这还不是多亏了我儿子的主意。当然,也少不了你的功劳。”
“这还差不多!”张炳捏了捏董礼的脸,转身就去后厨干活。
这一年,董润按例准备带董礼去祭拜。张炳说他也要去,三个人便一起去了墓园。
“小茉,咱们店生意越来越好啦!儿子厉害得很,帮了大忙。儿子的手艺也不错,以后不怕饿着啦。我打算把手艺也全都传给小炳,争取再开家分店。”
张炳没有辜负期望,学手艺学得很刻苦,出品质量也有保障。一年后,董润在另外一条街又开了一家分店,由张炳做店长,“董记烧味店”迎来了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