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在人们灿烂而又短暂的一生中,陪伴着自己走到生命尽头的那个人,或许是由于灵魂的相互吸引,也可能是性格合适,还可以是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无论是以哪种形式在一起的两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彼此的生命中,成为了不可忘却的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令人感慨的爱情,有惊天动地的,也有讳莫如深的,无论是哪一份情感,都构成了它独特的魅力。
而在许鹿希和邓稼先的爱情中,两人深厚的情感,越过了2000多公里,来到了新疆的戈壁滩,形成了令人痛苦而又幸福的相思线。
漫长的相思线跨越了28载春秋,承载着许鹿希一生的希望,93岁的她,仍住在两人相知相许的60平米老房子里,他们的儿女如今如何呢?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1928年,许鹿希出生于上海,父亲在蔡元培齐名,母亲曾师从居里夫人,是真正的书香门第。
邓稼先的父亲邓以哲,传承祖辈衣钵,在北平的美学界有一定的威望。
1931年,由于工作的调动,许德衍带领着妻子和女儿来到了北平教书,从此,许父和邓父有着密切的往来,而邓超先与许鹿希两人,也因为父辈成为了青梅竹马。
在父母的熏陶下,许鹿希从小就有极高的觉悟,所以不同于旧社会的女性,她身上有着一股新时代女性的朝气。
邓稼先在不断的学习中成为了爱国青年,奔走在爱国的这条道路上。
1947年,他通过了难度很高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去往美国深造。
此时的两人,并没有因为这短暂的离别而一蹶不振,因为他们知道过不了多久,始终会再次相聚的。
在美国的这几年里,邓稼不仅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了教授,还在学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
后来,抗日战争胜利后,新中国满目疮痍,急需精英建设,所以,在海外留学的华人,掀起了一股回国的热潮,邓稼先也位列其中。
就这样,这个三年,两人再次相见。
1953年,两人在父母的牵线下结了婚,从此,两人开始经营自己的小家,幸福美满。
跨越千里的思恋
他们结婚这一年,正好是抗美援朝胜利的那年,我国终于脱离了战争年代,进入到全面建设祖国是时代。
所以,邓稼先婚后一直在研究所里工作,所幸两人还都在北京,即便日以夜继的工作,还是能够见面。
在这期间,许鹿希为他诞下了一双儿女,此刻的她有父母、丈夫和孩子的陪伴,十分幸福,可惜没过多久,邓稼先的工作调令打破了这份宁静。
邓稼先的原子弹研究工作,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地区的限制,很难进行实验,而且大张旗鼓的研究,会引来敌方的监视。
组织上为了保护研究人员的安全,以及保证研究的进展,决定让他们隐姓埋名来到西北,开展进一步的试验。
就这样,邓稼先和工作伙伴来到了新疆,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去做什么,就连呆在北京的亲人,也无法和他们取得联系。
许鹿希明白丈夫工作的重要性,虽然不知道他要去哪里,但是在离别之际,许鹿希仍然表现得很坚强,为的就是让他安心。
而他作为团队的一把手,组织上对他身份极为保密,他回到北京的日子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