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自己从小的生长环境,你爱跟同学说话吗,你爱跟朋友说话吗,你回家的时候,跟父母的交流频繁吗?
说到父母,你大学以及工作之后,给父母打电话的状态是怎样的,频率如何,然后每次聊天的时长又如何?
那些不善交流的人,跟父母的交谈比较少,比如每次打电话说的内容不多,然后也说不了几分钟,无非问候一些吃饱穿暖身体好吗之类——如此的交流状态,可以解读出这么一个信息:你从小到达跟父母说的话,比那些很爱和父母说话的孩子,要少上几万个句子吧!
跟父母的交流少,纯粹从练习的角度讲,你比别的孩子就少来几万个句子的说话练习,跟朋友,又少了几万个句子......
因此如果你要改变自己的说话状态,从根本上讲,你需要的是补课,你需要弥补自己的基础:你得先去把少说的那几万个句子,给补回来。
虽然“会说话”并不是就指说话说得多,但是说话说得多,一定对你的说话水平有增益----尤其是那些平时跟人交流少的人。
什么叫做交流少?我看到一个冷知识说一个女生平均每天说2万字,一个男生平均每天说7千字,我按照录音频的经验来看,就是,一个女生一天下来平均可以讲1.5小时的音频,一个男生一天平均可以讲30分钟的音频。
这个2万和7千的数据不一定正确,但具有参考意义。对于男生来说,如果7千字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平均每天输出的话语字数,那么你的在什么水平?
千万不要告诉说,你很长一段时间已经跟人不怎么说话了、你一天也就吃饭的时候跟阿姨说几句话......虽然我知道,对于有些人,这很真相。
每天说那么少的话,比男女每日平均说话字数少那么多,语言功能都要“退化”了,又怎么可以期待在你需要跟人交流的时候,就能够侃侃而谈呢?
所以,得去练,把那些没说的话,给说回来。
最后也打个预防针吧,如果你没有脸皮去找别人跟你对话,以此来“补课”,你可以先就一些偷懒的方法把舌头练开。
我建议你可以录音频,喜马拉雅上录的音频还可以配音乐呢。
每天读找文章来读,读完之后,用自己的话,也就是大白话,录30分钟的长音频----但千万不要拿“哦,我录出来的声音不好听”做挡箭牌,因为好不好听跟你录不录是两码事。
二、说话有内涵,别人跟你谈话有受益,会更期待跟你相处
分两层看,第一层是别人跟你说话,有受益,对方得到帮助。
先说我的一个朋友,说实话,刚开始认识他的时候,我们相处并不好。但你知道吗,他这个人说话总是对你很有帮助,你需要什么,你有什么困难和困惑,他都会事无巨细的告诉你。
他是一个男生,很爱说话,经常在微信里,他是一段一段的,简直就像在我们的对话框里写文章——我是发自内心的佩服的,因为我做不到。
他对你很热情,并且是长期的热情,他给你说很多的行业信息,你从他的话里面,就可以获得很多的内容价值。
这样的对话,并不是那种具有哲理式的对话,但确实可以让人切实受益,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这样的朋友,也是一种幸运——我不否认,后来我们成为好朋友,我的确看中他对我的帮助。
他还对我形成了一种教育,让我发现,即便那种喋喋不休有时候会令人讨厌,但是只要长期如此对人,“喋喋不休”里一直有能帮助人的内容,就也可以打动人心。
这是我在他身上学到最重要的一点。
一直给人提供有帮助的内容,难不难?说难也难,首先你得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你得不断的去探索新知,才能够让你的内容持续充满新式样的信息。其次,你得是一个热爱总结的人,总结那些自己学到的东西,没有总结是无法分享的。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帮助别人的恒心。
首先是帮助,有些人,通过自己勤勤恳恳的努力,他有一些自己的资源,但是却不肯给人提供帮助。为什么,因为他自己的获得过程太幸苦,导致他也更害怕失去。他只能够接受交换,而且是有保证的交换,对长期的回报缺乏信任。哪怕当下作出对别人有益但对自己也无害的事情,他也会觉得亏了什么似的,典型的“见不得人好”。
然后是恒心,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太白说,帮人一次两次是没有用滴,得要有恒心。
而说到恒心,那就不是一个坚持的问题了,而是一个价值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