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游氏双雄请客,收到帖子的不过是自觉脸上有光,这薛神医的帖子,却不啻是一道救命的符箓。人人都想,今日跟他攀上了交情,日后自己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便不能袖手不理,而在刀头上讨生活之人,谁又保得定没有两短三长?
薛神医的核心竞争力独一无二,哪怕他是哑巴,也不妨碍他可以结交到江湖豪杰,他可以不去跟别人搞关系,别人也会来跟他搞关系。
所以,当我们具有为他人提供价值的能力,但却不是独此一家的时候,你就得去维护关系啊。
现在公众号的很多广告主,广告应接不暇,这会儿公众号大号的号主,自然没有那个必要去维护跟商家的关系。但像知乎这些,有些KOL需要接软文,加之平台垄断广告资源,那他们就得去抱圈子,“常联系”,不跟人搞好关系,那些KOL就会变得颗粒无收。
忘了从哪听来的,说人在落魄的时候,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去结交朋友。
多一个朋友多条路,从来都不是废话——尤其当你需要这么一个朋友的时候,你越会发觉这句话的真理性。
关于怎么长期维护关系,还是要从人与人交往的实质出发,也就还是“为他人提供价值”。
恪守两条:
1、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主动提供帮助,此时别人最感激你。
当然并不是对谁都得这样,但对于那些你原本就想交往的人,切记的一种心态是,不要觉得对方需要帮助,你就觉得对方是麻烦。然后提供的帮助也是不痛不痒的。这种心态也能交到朋友,但交不到死心塌地的好朋友。
如果对方没有什么特别需要你的呢,那怎么办?
其实有一句话:任何人都有需要,只是你没发现它。
2、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比如那种遇难了需要你援手之类的,那就要找对方的常规刚需。
什么叫做常规刚需?
比如一个学生,他有学习上的困惑,你在微信里看到文章,觉得对他有帮助,你可以发给他。
比如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他面临着找工作还是读研的抉择,你看到可以帮到对方做决策的内容,那就跟对方分享。
说一个我看到的例子,有个社交达人,他会在跟人聊天的时候,把聊天精华总结打包,然后发给另外一些可能帮到的人,并且附上一句话:这是我和某某聊天的内容,聊到XX话题,我想可能对你有帮助,就发给你看看;或许里面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一般,有人给我们发这样的东西,你将心比心想一想,是不是会对对方产生好感?
据我经验,有人这样来找我的,我会很郑重给出意见,我想也会有很多人是这样的,我自己就实验过呢——这也就说明,这个方法真有效,它可以方便的让大家打开话匣子,大家可就由这个打包的内容讨论聊下去了。
这一招对维护关系很有好处,一来,我是觉得可能对你有帮助,才会总结打包给你,师出有名,而且是好心,不突兀。二来,双方由评论一件事而开场,显得一点也不违和,有效避免上场就是“最近好么、在做什么”式的尬聊。第三,对方真的会给出意见的,这会丰富你对那个打包内容的认知,触发你更多的思考。
一箭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