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四两拨千斤,你需要找到事业与生活的杠杆
它要求你会分辨。
而这分辨力,就是火眼金睛,需要你进太上老君的炉里炼上七七四十九天。
看看巴菲特怎么练的,他挑选目标股票有三步:
第一,在几千家上市公司里,精选业绩持续大幅增长的20%的优秀公司。我们用中国的股市大概做个测算,现在中国有3000支股票,找出20%的优秀公司,这样就可以找出600家。
第二,20%的优秀公司里,只有20%的企业经理人。这样可以精选出既是好公司又有好管理的120家公司。
第三,而其中股票价格合理且相对低估的大约只有20%。于是,可以选出24家公司。
通过三步,每一部缩减到20%,最后得到24家投资标的(di)只剩下24家既是好公司,又是好管理,又有好价格的目标股票,然后找到好的时机,陆续买入,长期持有。
这说起来似乎很轻松,但实际上每一步的挑选都很艰难,因此巴菲特才需要不断的看年报年报看年报,不断的思考思考思考,目的就是锻炼自己的分辨力,挑选出每一次选择中关键的20%。
所以,二八法则运用起来,也并不轻松,尤其得找到那个关键的20%----对此,我们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
关于具体怎么在生活中使用二八法则,我总结出两个方式:
第一个是:形用。
1、寻找二八法则的直接运用案例。
比如我找到一条“将20%的时间用于挑选一本书的重点,再用80%的时间用于阅读”,这一条具有十分清晰的指导作用,我就可以直接用于阅读中。
寻找案例最大最大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打开一片天”,看到就是学到,比如在我想将二八法则运用于阅读之中,可是你让我光想,可能就想不出原来可以把“挑选书的重点”和“阅读”搭一块去分配,直到你看到有人是这么区分的,才会,哇,原来还可以这样,并且,看着似乎挺有道理,那我就试一试吧。
另外一个例子,之前我就在网上给网友“极力宣传”了一个背诵英文单词的二八法则,大家都说没见过,用过都说很有效果,就是那个“读一遍,回想四遍”,具体怎么用,忘记的可以回去复习了:(链接)。
这就是开眼界的好处,也即,在你不知道之前,想破脑袋都想不到,但是一旦知道之后,豁然开朗,看到就学到了。
2、找间接案例受启发之用
那找不到直接运用的案例呢,比如你想找可以直接运用在写作上的二八法则,但是找不到,那怎么办?
那当然还是要搜集,实际上,搜集这些案例的过程里,很多时候还是挺会有启发的。
对于这一块,我也算是有心了,搜集了网上关于二八法则80%的运用案例,放在次条了,奉送给大家。
2.第二个是:拆分。
首先,你得心中经常有这样一个信念:少数的环节可以带来80%的结果。
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时刻想着,有没有什么20%导致了80%的结果。
这会让你不断的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哪些只能自己独自面对的地方。
结果是原因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把造成结果的各种环节拆分清楚,我们就可以找到每个环节对应产出成效,所以方法论,就是一个拆分。
比如一个写作不熟练的人, 你把它分成选题、思考、搜集资料、处理材料、拟写大纲、写初稿……一旦把这些环节确定出来,就可以清晰的搞清楚,到底是哪些环节造成了主要的写作阻滞。
进一步的,找到阻滞环节之后,你还可以再进一步细分,又可以确定出阻滞中的阻滞。
而这些自我寻找的过程并不会很容易,需要耐心。
比如我自己写作,我就会不断的变换写作方法,也是在不断的实验,迭代,才能发现到底哪些方法的写作效率会高于其他。
这里面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思考,需要观察,总之,我觉得很意思。